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概述 | 第9-12页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特点 | 第9-10页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基本类型 | 第10-12页 |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的现状与发展 | 第12-16页 |
·传统电池 | 第12-14页 |
·超级电容 | 第14-15页 |
·复合电源技术及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研究复合动力电池的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本文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复合电源的结构和基本原理 | 第18-24页 |
·复合电源结构及组合方式 | 第18-20页 |
·高比能量电池与超级电容的组合 | 第19-20页 |
·高比能量电池、超级电容与飞轮的组合 | 第20页 |
·复合电源基本原理及控制电路 | 第20-23页 |
·复合电源电流检测 | 第21-22页 |
·复合电源电压检测 | 第22-23页 |
·温度检测 | 第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车用铅酸蓄电池研究 | 第24-37页 |
·混合动力汽车车用动力电池的特征要求 | 第24页 |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及其电特性 | 第24-28页 |
·铅酸蓄电池工作原理 | 第25页 |
·铅酸蓄电池充放电与内阻特性 | 第25-28页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铅酸蓄电池能源系统参数研究 | 第28-30页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匀速行使功率参数研究 | 第28-29页 |
·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行使所需电能研究 | 第29-30页 |
·铅酸蓄电池SOC的估算方法 | 第30-36页 |
·铅酸蓄电池SOC的定义 | 第30-31页 |
·影响铅酸蓄电池SOC的主要因素 | 第31-32页 |
·铅酸蓄电池SOC的典型估算方法 | 第32-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超级电容工作原理与制动分析 | 第37-50页 |
·超级电容器的原理及特性 | 第37-40页 |
·超级电容器的结构原理 | 第37-38页 |
·超级电容的性能特点 | 第38-39页 |
·超级电容模型 | 第39-40页 |
·超级电容充放电特性 | 第40-42页 |
·超级电容的充放电效率特性 | 第42-43页 |
·超级电容与铅酸电池复合电源系统结构与工作模式 | 第43-45页 |
·复合电源储能系统的基本结构 | 第43-44页 |
·超级电容与铅酸蓄电池组成复合电源系统工作模式 | 第44-45页 |
·基于再生制动超级电容参数研究 | 第45-49页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学模型 | 第45-46页 |
·混合动力汽车制动模型 | 第46-47页 |
·超级电容容量 | 第47-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复合电源双向DC/DC变换器 | 第50-67页 |
·双向半桥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 第50-57页 |
·无源低损boost升压电路工作原理 | 第52-54页 |
·无源低损buck升压电路工作原理 | 第54-57页 |
·双向半桥变换器参数的设计 | 第57-60页 |
·开关元件的选择 | 第57-58页 |
·输入输出电容的计算 | 第58页 |
·额定功率储能电感L的设计 | 第58-60页 |
·并联缓冲电容C的设计 | 第60页 |
·串联缓冲电感L1的设计 | 第60页 |
·双向半桥驱动与控制硬、软件设计 | 第60-66页 |
·驱动原理 | 第61-62页 |
·控制硬件电路设计 | 第62-64页 |
·软件设计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复合电源在运行状态下的控制策略与优化仿真 | 第67-86页 |
·混合动力汽车控制策略 | 第67-77页 |
·逻辑门限控制策略 | 第67-71页 |
·扭矩均衡分配控制策略 | 第71-74页 |
·模糊逻辑控制策略 | 第74-77页 |
·控制策略的优化 | 第77-80页 |
·电机工作区间优化 | 第77-78页 |
·发动机控制优化 | 第78-79页 |
·电池SOC区间优化 | 第79-80页 |
·基于ADVISOR的HEV复合电源控制系统优化仿真 | 第80-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