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3.3 创新点 | 第14-17页 |
第2章 加筋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综述 | 第17-40页 |
2.1 极限平衡法 | 第17-36页 |
2.1.1 一般极限平衡法 | 第17-19页 |
2.1.2 不平衡推力法 | 第19-21页 |
2.1.3 基于有限元的极限平衡法 | 第21-24页 |
2.1.4 各国规范中的分析方法 | 第24-32页 |
2.1.4.1 国内各行业规范中的分析方法 | 第24-27页 |
2.1.4.2 其他主要国家规范中的分析方法 | 第27-32页 |
2.1.5 极限平衡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2-36页 |
2.2 其他方法 | 第36-40页 |
第3章 强度折减法分析加筋粗粒土坡的稳定性 | 第40-57页 |
3.1 强度折减法 | 第40-45页 |
3.1.1 计算原理 | 第40-41页 |
3.1.2 失稳判断准则 | 第41-42页 |
3.1.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3.2 双强度折减法 | 第45-49页 |
3.2.1 计算原理 | 第45-46页 |
3.2.2 计算结果 | 第46-49页 |
3.3 动态强度折减法 | 第49-57页 |
3.3.1 计算原理 | 第49-50页 |
3.3.2 算例分析 | 第50-57页 |
第4章 加筋影响带及考虑影响带的粗粒土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57-89页 |
4.1 加筋影响带的理论背景 | 第57-59页 |
4.2 加筋影响带观测试验 | 第59-64页 |
4.2.1 试验目的 | 第59页 |
4.2.2 试验仪器及材料 | 第59-61页 |
4.2.3 试验方案及步骤 | 第61-63页 |
4.2.4 试验结果 | 第63-64页 |
4.3 加筋影响带的颗粒流数值模拟 | 第64-82页 |
4.3.1 PFC模拟原理 | 第64-66页 |
4.3.2 试验参数标定 | 第66-70页 |
4.3.3 模拟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 | 第70-82页 |
4.3.3.1 土体及土工格栅位移分布规律 | 第71-74页 |
4.3.3.2 颗粒之间的接触力分布规律 | 第74-76页 |
4.3.3.3 土粒粒径对土体位移和粒间接触力的影响 | 第76-78页 |
4.3.3.4 拉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规律 | 第78-82页 |
4.4 加筋土双轴试验模拟 | 第82-85页 |
4.5 考虑影响带的加筋粗粒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85-89页 |
第5章 加筋粗粒土边坡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89-98页 |
5.1 加筋密度的概念 | 第89-90页 |
5.2 筋材长度对安全系数的影响 | 第90-93页 |
5.3 加筋土坡安全系数主要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 第93-98页 |
第6章 土工格栅加筋粗粒土路堤设计案例及分析 | 第98-105页 |
6.1 工程概况 | 第98-99页 |
6.2 计算结果 | 第99-10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9页 |
7.1 结论 | 第105-107页 |
7.2 展望 | 第107-109页 |
致谢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117-118页 |
附录 A | 第118-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