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硝催化剂浸液码垛机械手设计与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现状 | 第11-14页 |
1.2.1 脱硝催化剂生产线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2 码垛机械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14-15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浸液码垛机械手总体设计 | 第16-23页 |
2.1 浸液码垛机械手设计依据 | 第16-18页 |
2.1.1 工况条件 | 第16-17页 |
2.1.2 工艺分析 | 第17-18页 |
2.2 浸液码垛机械手方案设计 | 第18-21页 |
2.2.1 机械手结构类型选择 | 第18-19页 |
2.2.2 机械手方案的确定 | 第19-21页 |
2.3 浸液码垛机械手参数确定 | 第21页 |
2.4 浸液码垛机械手工作流程和原理 | 第21-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浸液码垛机械手结构设计 | 第23-45页 |
3.1 龙门框架结构设计 | 第23页 |
3.2 抓取模块结构设计 | 第23-33页 |
3.2.1 抓取模块手爪设计 | 第24-27页 |
3.2.2 抓取模块手腕设计 | 第27-30页 |
3.2.3 抓取模块臂部设计 | 第30-33页 |
3.3 浸液模块结构设计 | 第33-38页 |
3.3.1 旋转体设计 | 第33-37页 |
3.3.2 浸液模块臂部和手爪设计 | 第37-38页 |
3.4 码垛模块结构设计 | 第38-42页 |
3.4.1 码垛模块手爪设计 | 第38-39页 |
3.4.2 码垛模块手腕设计 | 第39-40页 |
3.4.3 码垛模块竖臂与横臂设计 | 第40-42页 |
3.5 浸液码垛机械手总体结构 | 第42-44页 |
3.5.1 连接设计 | 第42-43页 |
3.5.2 总体布局结构 | 第43-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浸液码垛机械手有限元分析与优化 | 第45-60页 |
4.1 有限元分析简介 | 第45页 |
4.2 浸液码垛机械手静力学分析 | 第45-50页 |
4.2.1 静力学分析基础理论 | 第45-46页 |
4.2.2 龙门框架静力学分析 | 第46-48页 |
4.2.3 浸液模块中心轴与悬挂板静力学分析 | 第48页 |
4.2.4 码垛模块横臂与连接滑台静力学分析 | 第48-50页 |
4.3 浸液码垛机械手的模态分析 | 第50-55页 |
4.3.1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 第50-51页 |
4.3.2 龙门框架的模态分析 | 第51-53页 |
4.3.3 浸液模块悬挂板模态分析 | 第53-54页 |
4.3.4 码垛模块连接滑台模态分析 | 第54-55页 |
4.4 浸液模块悬挂板部件优化设计 | 第55-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浸液码垛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 第60-83页 |
5.1 控制系统分析与方案确定 | 第60-62页 |
5.1.1 控制系统分析 | 第60页 |
5.1.2 控制方案确定 | 第60-62页 |
5.2 控制系统硬件配置 | 第62-66页 |
5.2.1 PLC选型和I/O配置 | 第62-65页 |
5.2.2 人机交互装置(HMI) | 第65页 |
5.2.3 开关元件 | 第65页 |
5.2.4 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图 | 第65-66页 |
5.3 气压回路和电路设计 | 第66-70页 |
5.3.1 气压回路设计 | 第66-68页 |
5.3.2 电路设计 | 第68-70页 |
5.4 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 第70-77页 |
5.4.1 程序的结构及流程分析 | 第71-72页 |
5.4.2 程序中时间参数确定 | 第72-73页 |
5.4.3 程序中位置参数确定 | 第73-75页 |
5.4.4 具体程序介绍 | 第75-77页 |
5.5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第77-82页 |
5.5.1 界面设计 | 第78-80页 |
5.5.2 通讯设置 | 第80-81页 |
5.5.3 连接试验 | 第81-8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3-8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9-90页 |
附录 | 第90-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