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课题来源 | 第6-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缩写和符号清单 | 第16-17页 |
文献综述 | 第17-22页 |
引言 | 第22-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4-31页 |
1.1 材料 | 第24-27页 |
1.1.1 试验动物 | 第24页 |
1.1.2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1.1.3 常规试验用品及耗材 | 第24-25页 |
1.1.4 仪器设备 | 第25页 |
1.1.5 试剂和缓冲液配制 | 第25-26页 |
1.1.6 引物 | 第26-27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1.2.1 鸡致病性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 | 第27-30页 |
1.2.2 特异性检测及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0页 |
1.2.3 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应用 | 第30-31页 |
2 试验结果 | 第31-43页 |
2.1 鸡致病性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 | 第31-35页 |
2.1.1 沙门氏菌初步分离和纯化 | 第31-32页 |
2.1.2 生化试验的结果 | 第32页 |
2.1.3 凝胶电泳的结果 | 第32-33页 |
2.1.4 16 SrRNA测序结果及遗传进化分析 | 第33-34页 |
2.1.5 动物回归试验结果 | 第34页 |
2.1.6 鸡肠道样品组织学观察 | 第34-35页 |
2.2 关键毒力基因特异性检测及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5-41页 |
2.2.1 关键毒力基因特异性检测 | 第35-37页 |
2.2.2 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多重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7-40页 |
(1)退火温度的优化 | 第37页 |
(2)引物浓度的确定 | 第37-39页 |
(3)镁离子浓度的优化 | 第39页 |
(4)Taq酶的优化 | 第39-40页 |
(5)循环次数的优化 | 第40页 |
2.2.3 多重PCR检测方法敏感性测试 | 第40-41页 |
2.3 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应用 | 第41-43页 |
3 讨论 | 第43-45页 |
4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