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主要缩略词表 | 第15-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3页 |
1.1 毒死蜱的理化性质和应用 | 第16-21页 |
1.1.1 毒死蜱的理化性质 | 第16-17页 |
1.1.2 毒死蜱的使用现状 | 第17-18页 |
1.1.3 毒死蜱的污染及危害 | 第18-21页 |
1.2 毒死蜱降解研究概况 | 第21-30页 |
1.2.1 毒死蜱降解的方法 | 第21-25页 |
1.2.2 毒死蜱降解代谢途径 | 第25-27页 |
1.2.3 毒死蜱中间代谢产物TCP及其降解代谢途径 | 第27-30页 |
1.3 复合菌群降解毒死蜱研究概况 | 第30页 |
1.4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30-3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1.4.2 目的及意义 | 第31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3-47页 |
2.1 试剂与材料 | 第33-37页 |
2.1.1 活性污泥来源与组成 | 第33页 |
2.1.2 所用PCR引物 | 第33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33-34页 |
2.1.4 主要试剂 | 第34-35页 |
2.1.5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5-3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7-47页 |
2.2.1 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第37页 |
2.2.2 毒死蜱及TCP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37-38页 |
2.2.3 毒死蜱及TCP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 第38-41页 |
2.2.4 复合菌群组成 | 第41页 |
2.2.5 复合菌群降解毒死蜱的条件优化实验 | 第41-43页 |
2.2.6 复合菌群降解TCP效果实验 | 第43页 |
2.2.7 复合菌群降解毒死蜱代谢研究 | 第43-44页 |
2.2.8 复合菌群降解毒死蜱过程中扫描电镜观察(SEM) | 第44-45页 |
2.2.9 复合菌群降解毒死蜱的代谢产物生测实验 | 第45页 |
2.2.10 复合菌群降解土壤中毒死蜱效果实验 | 第45-46页 |
2.2.11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6-47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7-72页 |
3.1 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第47-54页 |
3.1.1 测序数据的质量评估 | 第47-48页 |
3.1.2 活性污泥微生物属水平分类学组成分析 | 第48-49页 |
3.1.3 结合聚类分析的群落组成热图 | 第49-51页 |
3.1.4 PCA主成分分析 | 第51-52页 |
3.1.5 基于UniFrac距离的NMDS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 | 第52-53页 |
3.1.6 菌群代谢功能预测 | 第53-54页 |
3.2 毒死蜱及TCP含量的测定 | 第54-56页 |
3.3 毒死蜱及TCP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 第56-61页 |
3.3.1 毒死蜱及TCP降解菌株初筛结果 | 第56-57页 |
3.3.2 初筛菌株降解毒死蜱效果实验 | 第57-58页 |
3.3.3 毒死蜱及TCP降解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58-61页 |
3.4 复合菌群降解毒死蜱条件优化 | 第61-64页 |
3.4.1 复合菌群(MLCF7)降解毒死蜱效果实验 | 第61页 |
3.4.2 MLCF7降解不同浓度毒死蜱效果实验 | 第61-62页 |
3.4.3 pH对MLCF7降解毒死蜱效果影响 | 第62-63页 |
3.4.4 温度对MLCF7降解毒死蜱效果影响 | 第63-64页 |
3.4.5 外加物质对MLCF7降解毒死蜱效果影响 | 第64页 |
3.5 复合菌群降解TCP效果实验 | 第64-65页 |
3.6 复合菌群降解毒死蜱代谢研究 | 第65-67页 |
3.6.1 复合菌群降解毒死蜱中间代谢产物研究(PLC) | 第65-66页 |
3.6.2 复合菌群降解毒死蜱中间代谢产物红外表征(FTIR) | 第66-67页 |
3.7 复合菌群降解毒死蜱过程中的扫描电镜观察(SEM) | 第67-69页 |
3.8 复合菌群降解毒死蜱的代谢产物生测实验 | 第69-70页 |
3.9 复合菌群降解土壤中毒死蜱的效果实验 | 第70-72页 |
3.9.1 土壤性质测定 | 第70页 |
3.9.2 复合菌群(MLCF7)降解土壤中毒死蜱实验 | 第70-72页 |
第4章 小结与讨论 | 第72-76页 |
4.1 小结 | 第72-73页 |
4.2 讨论 | 第73-76页 |
4.2.1 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第73-74页 |
4.2.2 MLCF7降解毒死蜱及TCP | 第74-75页 |
4.2.3 MLCF7降解毒死蜱机理研究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5页 |
附录1:16S rRNA基因序列 | 第85-88页 |
附录2: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和专利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