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基于高校品牌文化活动的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引言第10-1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意义和目的第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 研究创新点第12页
2.文献综述第12-14页
    2.1 国内文献综述第12-13页
    2.2 国外文献综述第13-14页
3.意识形态教育和高校品牌文化活动的内涵第14-20页
    3.1 意识形态教育的内涵第14-17页
        3.1.1 意识形态概念的缘起和理论发展第14-15页
        3.1.2 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教育概念的界定第15-16页
        3.1.3 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第16-17页
        3.1.4 意识形态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第17页
    3.2 高校品牌文化活动的内涵第17-19页
        3.2.1 高校品牌文化活动的定义第17-18页
        3.2.2 高校品牌文化活动的分类第18-19页
    3.3 高校品牌文化活动与意识形态教育的关系第19-20页
4.基于高校品牌文化活动的意识形态教育现状分析第20-26页
    4.1 数据统计(以安徽省六所高校为例)第20-23页
        4.1.1 统计对象第20页
        4.1.2 统计依据第20页
        4.1.3 统计结果第20-23页
    4.2 数据分析结果第23-26页
        4.2.1 高校利用品牌文化活动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现状第23-24页
        4.2.2 利用本地红色文化现状第24-25页
        4.2.3 挖掘利用校史资源现状第25页
        4.2.4 结合高校办学特色现状第25页
        4.2.5 结合中国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现状第25-26页
5.基于高校品牌文化活动的意识形态教育问题梳理第26-29页
    5.1 教育内容深入挖掘问题第26-28页
        5.1.1 挖掘利用校史文化不足第26-27页
        5.1.2 引入地方红色文化不足第27页
        5.1.3 结合高校办学特色不足第27页
        5.1.4 覆盖学生日常生活不足第27-28页
    5.2 教育方式创新问题第28-29页
        5.2.1 理论类活动方面第28页
        5.2.2 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方面第28-29页
6.利用高校品牌文化活动提升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第29-37页
    6.1 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第29-31页
        6.1.1 重视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第29-30页
        6.1.2 明确根本任务第30页
        6.1.3 加强理论武装第30-31页
        6.1.4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第31页
    6.2 引导高校品牌文化活动的功能发挥第31-32页
        6.2.1 导向功能的发挥第31-32页
        6.2.2 凝聚功能的发挥第32页
        6.2.3 辐射功能的发挥第32页
    6.3 提高实效性的建议第32-37页
        6.3.1 充分挖掘利用校史文化第32-33页
        6.3.2 创新利用本土红色文化方式第33页
        6.3.3 提升高校办学特色融入程度第33-34页
        6.3.4 意识形态教育生活化第34-35页
        6.3.5 理论类活动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第35-36页
        6.3.6 创新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途径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作者简介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习近平传统文化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研究
下一篇:平面设计教学方法探索--以荷兰工作坊迈因工作室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