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1-19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管理的研究 | 第12-13页 |
2、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研究 | 第13-14页 |
3、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研究 | 第14页 |
4、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研究 | 第14页 |
5、对城市轨道交通资金管理的研究 | 第14-15页 |
6、对国(境)外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页 |
1、城市轨道交通 | 第16页 |
2、城市轨道交通管理 | 第16页 |
(四)运用的理论 | 第16-17页 |
1、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6-17页 |
2、企业家政府理论 | 第17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文献调查法 | 第17页 |
2、实证分析法 | 第17-18页 |
3、比较研究法 | 第18页 |
(六)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一、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现状 | 第19-27页 |
(一)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的基本情况 | 第19-21页 |
1、线路的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2、运营的基本情况 | 第20页 |
3、管理的模式 | 第20-21页 |
(二)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主体 | 第21-23页 |
1、轨道交通议事协调机构 | 第21页 |
2、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 | 第21页 |
3、轨道交通公司 | 第21-22页 |
4、各相关部门 | 第22-23页 |
(三)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内容 | 第23-27页 |
1、规划管理 | 第23页 |
2、建设管理 | 第23页 |
3、保护区管理 | 第23-24页 |
4、运营管理 | 第24-25页 |
5、安全管理 | 第25-26页 |
6、资金管理 | 第26-27页 |
二、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27-40页 |
(一)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7页 |
1、轨道交通规划缺乏系统性考量 | 第27-29页 |
2、轨道交通建设施工质量存在非均衡性 | 第29页 |
3、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存在诸多不足和矛盾 | 第29-35页 |
4、轨道交通投融资方式及资金不足 | 第35-36页 |
5、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行政处罚权实施难 | 第36-37页 |
(二)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7-40页 |
1、《苏州市轨道交通条例》实施力度不够 | 第37页 |
2、《苏州市轨道交通条例》不完善 | 第37-38页 |
3、整体规划不到位 | 第38页 |
4、建设施工单位急于赶工期 | 第38页 |
5、运营管理经验不足 | 第38页 |
6、轨道交通管理专业人才供给不足 | 第38-39页 |
7、投融资模式单一 | 第39-40页 |
三、国(境)外轨道交通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40-46页 |
(一)日本东京轨道交通管理的经验 | 第40-41页 |
1、站城一体开发的模式 | 第40-41页 |
2、混合型管理模式 | 第41页 |
3、完善的网络布局 | 第41页 |
4、以广告来宣传文明乘车 | 第41页 |
(二)中国香港轨道交通管理的经验 | 第41-43页 |
1、“官办民营”的管理模式 | 第42页 |
2、以“地”养“铁”的理念 | 第42页 |
3、多元化的资源开发方式 | 第42-43页 |
4、地铁文化独具特点 | 第43页 |
(三)英国伦敦轨道交通管理的经验 | 第43-44页 |
1、经典的管理模式 | 第43-44页 |
2、灵活的运营管理模式 | 第44页 |
3、严密的监控系统 | 第44页 |
4、注重旅游及保护与文化相联系 | 第44页 |
(四)经验借鉴总结 | 第44-46页 |
1、正确处理政企关系 | 第44-45页 |
2、拓宽投资渠道 | 第45页 |
3、优化交通布局 | 第45页 |
4、形成特色文化宣传 | 第45-46页 |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的对策 | 第46-51页 |
(一)完善《苏州市轨道交通条例》 | 第46页 |
1、细化《苏州市轨道交通条例》框架 | 第46页 |
2、重新规定行政处罚权实施方 | 第46页 |
(二)加强《苏州市轨道交通条例》实施力度 | 第46-47页 |
1、加强《苏州市轨道交通条例》的执行力 | 第46页 |
2、多形式传播文明乘车理念 | 第46-47页 |
(三)加强政府对规划与建设的管理 | 第47-48页 |
1、借鉴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系统地规划管理 | 第47页 |
2、加强建设施工管理 | 第47-48页 |
(四)创新运营管理模式 | 第48-49页 |
1、逐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公共交通 | 第48页 |
2、加强运营导向标识管理 | 第48页 |
3、加强与乘客的沟通 | 第48页 |
4、规范轨道交通工作人员行为 | 第48-49页 |
5、整治车站“纳凉”现象 | 第49页 |
(五)对资金管理采取开源节流的做法 | 第49页 |
1、多角度减少成本 | 第49页 |
2、多方面增加收入 | 第49页 |
(六)加强轨道交通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 第49-51页 |
1、完善人员配置 | 第49-50页 |
2、注重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