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Fe_3O_4的磁学特性及其纳米尺度的制备 | 第10-12页 |
1.2.1 Fe_3O_4的磁学特性 | 第10-11页 |
1.2.2 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11-12页 |
1.3 磁感应热 | 第12-18页 |
1.3.1 磁感应热的产生机理 | 第12-14页 |
1.3.2 磁感应热的衡量 | 第14-15页 |
1.3.3 影响磁感应热的参数 | 第15-18页 |
1.4 Fe_3O_4磁性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8-21页 |
1.4.1 磁性纳米材料与磁感应热疗 | 第18-20页 |
1.4.2 磁性纳米材料与纳米酶 | 第20-21页 |
1.5 主动与被动布朗运动 | 第21-22页 |
1.6 选题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第二章 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25-35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5-26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3 实验内容 | 第26-28页 |
2.3.1 不同尺寸Fe_3O_4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26-27页 |
2.3.2 油相Fe_3O_4纳米颗粒的表面改性 | 第27-28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28-33页 |
2.4.1 Fe_3O_4纳米颗粒的尺寸、形貌、物相及磁学性能分析 | 第28-31页 |
2.4.2 水相Fe_3O_4纳米颗粒的水动力学直径及Zeta电位分析 | 第31-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交变磁场设备搭建 | 第35-43页 |
3.1 引言 | 第35页 |
3.2 电磁场理论基础 | 第35-36页 |
3.3 交变磁场发生器的搭建 | 第36-39页 |
3.3.1 线圈设计 | 第36-37页 |
3.3.2 高频交流电源 | 第37-38页 |
3.3.3 测温系统 | 第38页 |
3.3.4 其他部分 | 第38-39页 |
3.4 交变磁场的测量 | 第39-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大肠杆菌对Fe_3O_4磁热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43-51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大肠杆菌的培养 | 第43-44页 |
4.2.1 大肠杆菌培养基配制 | 第43页 |
4.2.2 大肠杆菌种子液制备 | 第43-44页 |
4.2.3 实验用大肠杆菌培养 | 第44页 |
4.2.4 大肠杆菌浓度标定 | 第44页 |
4.3 磁感应热测量 | 第44-47页 |
4.3.1 Néel-Brownian弛豫模型验证 | 第44-46页 |
4.3.2 不同体积分数大肠杆菌的SAR测量 | 第46-47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47-49页 |
4.5 总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交变磁场下Fe_3O_4类酶性质的研究 | 第51-61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设备搭建 | 第51-55页 |
5.2.1 纳米酶活性测量设备 | 第51-52页 |
5.2.2 交变磁场线圈设计与模拟 | 第52-55页 |
5.3 交变磁场下Fe_3O_4纳米酶活测定 | 第55-58页 |
5.3.1 反应溶液配制 | 第55-56页 |
5.3.2 酶活计算方法 | 第56页 |
5.3.3 酶活测量 | 第56-58页 |
5.4 Fe_3O_4纳米酶活性结果与讨论 | 第58-59页 |
5.5 小结 | 第59-6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