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8页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8-19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0-3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0-25页 |
2.1.1 五水共治 | 第20-22页 |
2.1.2 城市水环境 | 第22-23页 |
2.1.3 治理 | 第23-25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5-31页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5-26页 |
2.2.2 多元治理理论 | 第26-31页 |
第三章 多元治理视角下杭州市余杭区“五水共治”的现状 | 第31-41页 |
3.1 余杭区水系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3.2 现状 | 第32-41页 |
第四章 多元治理视角下杭州市余杭区“五水共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1-48页 |
4.1 参与主体的认识不够深入 | 第41-43页 |
4.2 参与范围不够宽广 | 第43页 |
4.3 参与行为的可持续性较差 | 第43-44页 |
4.4 参与渠道有限 | 第44-45页 |
4.5 信息畅通机制不够完善 | 第45-46页 |
4.6 相关法律和制度不够健全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国外运用“多元治理”治水的经验借鉴 | 第48-51页 |
5.1 英国的经验 | 第48页 |
5.2 “欧洲的母亲河”莱茵河治理的经验 | 第48-49页 |
5.3 日本的经验 | 第49-50页 |
5.4 美国的经验 | 第50-51页 |
第六章 多元治理视角下杭州市余杭区“五水共治”的对策与建议 | 第51-59页 |
6.1 强化河长制的引导作用 | 第51-52页 |
6.2 多元主体之间形成契约关系 | 第52页 |
6.3 积极扶持水环境社会组织组建发展 | 第52-53页 |
6.4 拓展多元主体参与的范围和形式 | 第53-55页 |
6.5 建立持续参与的制度保障 | 第55页 |
6.6 为多元主体的参与提供法律保障 | 第55-56页 |
6.7 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健全 | 第56-57页 |
6.8 强化多元参与的品牌效应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