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第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商标法第44条“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的现状及问题 | 第17-31页 |
第一节 “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的立法现状及问题 | 第17-21页 |
一、“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适用对象的立法回溯与现状 | 第17-18页 |
二、“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适用程序的立法现状 | 第18-19页 |
三、“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的立法问题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的适用现状及困境 | 第21-31页 |
一、“其它不正当手段”条款适用现状 | 第21-27页 |
二、“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的适用困境 | 第27-31页 |
第二章 商标法第44条“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的认定与适用分析 | 第31-48页 |
第一节 “其他不正当手段”的实体性条款定性 | 第31-32页 |
一、欺骗手段针对申请商标注册行为程序不正当问题 | 第31页 |
二、“其他不正当手段”针对注册行为导致商标实体不正当问题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可适用于相对事由的理论分析 | 第32-36页 |
一、商标法关于禁止注册绝对事由与相对事由的划分 | 第32-33页 |
二、“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适用于私法益侵害的法律解释规则 | 第33-36页 |
第三节 “其他不正当手段”在适用中的认定 | 第36-43页 |
一、“其他不正当手段”行为在适用中的类型化 | 第38-41页 |
二、域外对于类似“其他不正当手段”注册行为的认定规则 | 第41-43页 |
第四节 “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适用异议和不予注册程序的探析 | 第43-48页 |
一、“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适用异议程序为应有之义 | 第43-45页 |
二、“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适用异议或不予注册复审程序的可选路径 | 第45-46页 |
三、域外商标注册或申请阶段防止不正当手段注册的制度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商标法第44条“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的适用法律建议 | 第48-54页 |
第一节 “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可适用于私法益侵害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明确“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的适用要件 | 第49-51页 |
一、主观要件:无真实使用意图的认定要素 | 第49-50页 |
二、客观要件:非经营性的商标获利行为 | 第50-51页 |
第三节 构建“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与异议和不予注册复审程序的衔接机制 | 第51-54页 |
一、将“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与异议和不予注册程序衔接 | 第51-52页 |
二、要求异议人将“其他不正当手段”条款在不予注册复审中明确提出 | 第52-53页 |
三、增设“其它不正当手段”条款与商标注册真实使用声明对接制度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