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2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7页 |
(一)文献解读法 | 第17页 |
(二)调查法 | 第17页 |
(三)观察法 | 第17页 |
(四)个案分析法 | 第17页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社会责任感及其相关概念概述 | 第19-23页 |
一、责任与责任感 | 第19-20页 |
二、社会责任感养成 | 第20页 |
三、高中生的社会责任 | 第20-23页 |
(一)高中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责任 | 第21页 |
(二)高中生对家庭和集体的责任 | 第21-22页 |
(三)高中生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 第22-23页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3-27页 |
一、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的必要性 | 第23-25页 |
(一)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个人身心健康发展 | 第23-24页 |
(二)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 第24页 |
(三)培养高中生社会责任感有利于素质教育顺利实施 | 第24-25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可行性 | 第25-27页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阵地 | 第25页 |
(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目标 | 第25-26页 |
(三)社会责任感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27-37页 |
一、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存在问题 | 第27-31页 |
(一)学生对个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不够深刻 | 第27-28页 |
(二)学生在承担责任过程中不够积极主动 | 第28-30页 |
(三)学生在承担社会责任时意志不够坚定 | 第30页 |
(四)学生缺少主动承担 | 第30-31页 |
二、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1-37页 |
(一)高中生个人原因影响其对社会责任感的正确认知 | 第31-32页 |
(二)家庭教育缺少对社会责任感的引导 | 第32页 |
(三)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还需加强 | 第32-35页 |
(四)多元化社会思潮和网络传媒影响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 | 第35-37页 |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途径 | 第37-47页 |
一、教学目标:社会责任感教育纳入三维教学目标 | 第37-38页 |
(一)制定教学目标要明确方向,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 | 第37页 |
(二)制定教学目标要注重价值导向 | 第37-38页 |
(三)制定教学目标要层次分明,区别对待 | 第38页 |
(四)考察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应形式多样 | 第38页 |
二、教学内容:明确高中生具体社会责任 | 第38-41页 |
(一)明确具体社会责任内容,学生明白自身担负社会责任 | 第38-40页 |
(二)关注隐性内容,强化学生情感 | 第40页 |
(三)教学事例贴合实际,不断激励学生 | 第40页 |
(四)内容设置要体现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 第40-41页 |
三、教学方法:多种方法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 第41-43页 |
(一)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对自己负责 | 第41-42页 |
(二)锻炼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学会对他人和集体负责 | 第42页 |
(三)展开体验式学习,强化学生的责任情感 | 第42-43页 |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第43页 |
四、教学实践:校内外活动相结合 | 第43-44页 |
(一)教师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实践活动 | 第43-44页 |
(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离不开形式多样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 | 第44页 |
五、教师主体: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