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少年儿童自我责任感培育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绪论第10-26页
    (一)选题缘由第10-12页
        1.助力和谐社会的构建第10-11页
        2.促进教育发展的需要第11页
        3.服务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第11-12页
        4.相关研究薄弱第12页
    (二)研究意义第12-14页
        1.理论意义第13页
        2.实践意义第13-14页
    (三)文献综述第14-23页
        1.责任感研究第15-20页
        2.自我责任感研究第20-23页
    (四)研究方法第23-24页
        1.文献法第23页
        2.问卷法第23-24页
        3.访谈法第24页
    (五)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24-26页
        1.研究重点第24页
        2.研究难点第24页
        3.研究创新点第24-26页
二、少年儿童自我责任感概述第26-38页
    (一)少年儿童自我责任感相关概念界定第26-30页
        1.责任第26-27页
        2.责任感第27-28页
        3.自我责任感第28-29页
        4.少年儿童自我责任感第29-30页
    (二)少年儿童自我责任感培育内涵第30-34页
        1.自爱—自我关爱第30-31页
        2.自理—自我管理第31页
        3.自律—自我调控第31-32页
        4.自信—自我激励第32-33页
        5.自强—自我设计第33-34页
    (三)少年儿童自我责任感培育理论基础第34-38页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第34-35页
        2.让·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35-38页
三、少年儿童自我责任感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第38-54页
    (一)少年儿童自我责任感缺失的现实案例第38-40页
    (二)少年儿童自我责任感问卷调查实施第40-42页
        1.问卷调查目的和对象第40页
        2.问卷调查的实施第40-42页
    (三)少年儿童自我责任感的问题呈现第42-50页
        1.整体状况良好,但各个维度发展不均衡第42-43页
        2.女生自我责任感水平高于男生第43-45页
        3.班干部自我责任感水平高于普通学生第45-46页
        4.自我责任感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第46-50页
    (四)少年儿童自我责任感问题的归因分析第50-54页
        1.积极良好同伴关系的缺失第50-51页
        2.家庭教育目标方式的偏差第51-52页
        3.学校自我责任教育的疏离第52-53页
        4.不良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第53-54页
四、少年儿童自我责任感培育的对策思考第54-66页
    (一)立足自我责任主体第54-56页
        1.少年儿童要强化自我概念,确立自我责任认知第54-55页
        2.少年儿童要树立学习榜样,深化自我责任情感第55页
        3.少年儿童要参加实践活动,坚定自我责任意志第55-56页
        4.少年儿童要学会自我激励,督促自我责任行为第56页
    (二)夯实家庭培育基础第56-58页
        1.确立全面的家庭培育内容第56-57页
        2.重视以身示范的培育方式第57页
        3.建立尊重民主的家庭氛围第57-58页
    (三)巩固学校培育主阵地第58-64页
        1.转变自我责任教育价值取向第58-59页
        2.完善自我责任感培育内容第59-60页
        3.采用多样化的培育方法第60-62页
        4.构建自我责任感评价体系第62-63页
        5.提升教师相关培育素养第63页
        6.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第63-64页
    (四)优化社会培育大环境第64-66页
        1.开展全社会的价值观教育第65页
        2.加强网络传媒的宣传引导第65-66页
反思与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附录 少年儿童自我责任感调查问卷第72-76页
致谢第76-7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时代少年儿童榜样教育研究
下一篇:中学生校园欺凌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基于社会控制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