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重型商用车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优化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 绪论 | 第16-2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2.1 汽车操纵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2 平顺性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2.3 汽车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优化的发展现状 | 第19-20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2 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2-42页 |
2.1 多体动力学理论与ADAMS软件 | 第22-24页 |
2.1.1 多体动力学理论 | 第22-23页 |
2.1.2 ADAMS软件 | 第23-24页 |
2.2 多体动力学模型参数的获取 | 第24-26页 |
2.3 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6-41页 |
2.3.1 第一轴和第二轴悬架子系统的建立 | 第26-28页 |
2.3.2 平衡轴悬架子系统的建立 | 第28-31页 |
2.3.3 轮胎子系统的建立 | 第31-33页 |
2.3.4 转向系统子系统的建立 | 第33-35页 |
2.3.5 钢板弹簧子系统的建立 | 第35-37页 |
2.3.6 动力总成子系统的建立 | 第37-39页 |
2.3.7 驾驶室和车架子系统的建立 | 第39-40页 |
2.3.8 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2.4 小结 | 第41-42页 |
3 整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 | 第42-56页 |
3.1 稳态回转试验仿真分析 | 第42-47页 |
3.1.1 试验方法 | 第42-43页 |
3.1.2 仿真试验 | 第43-45页 |
3.1.3 仿真数据的处理及评价 | 第45-47页 |
3.2 转向回正试验仿真分析 | 第47-50页 |
3.2.1 试验方法 | 第47页 |
3.2.2 仿真试验 | 第47-49页 |
3.2.3 仿真数据的处理及评价 | 第49-50页 |
3.3 转向轻便性试验仿真分析 | 第50-54页 |
3.3.1 试验方法 | 第51页 |
3.3.2 仿真试验 | 第51-53页 |
3.3.3 仿真数据的处理及评价 | 第53-54页 |
3.4 小结 | 第54-56页 |
4 整车平顺性仿真分析 | 第56-66页 |
4.1 脉冲路面输入下的仿真分析 | 第56-59页 |
4.2 随机路面输入下的仿真分析 | 第59-65页 |
4.3 小结 | 第65-66页 |
5 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优化 | 第66-84页 |
5.1 多目标优化设计理论 | 第66-72页 |
5.1.1 灵敏度分析 | 第66-67页 |
5.1.2 试验设计方法 | 第67-68页 |
5.1.3 代理模型 | 第68-70页 |
5.1.4 多目标优化理论 | 第70-71页 |
5.1.5 多学科优化设计软件Isight | 第71-72页 |
5.2 多目标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72-78页 |
5.2.1 优化目标的选取 | 第72-73页 |
5.2.2 设计变量的选取 | 第73-74页 |
5.2.3 约束条件 | 第74-75页 |
5.2.4 设计变量灵敏度分析 | 第75-76页 |
5.2.5 试验设计 | 第76-77页 |
5.2.6 建立代理模型 | 第77-78页 |
5.3 多目标优化求解 | 第78-79页 |
5.4 优化前后仿真对比 | 第79-83页 |
5.5 小结 | 第83-8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84-85页 |
6.2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