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理论论文--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论文

基于DSP硬件在环的汽车主动横向稳定控制系统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1 绪论第16-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2 本文研究意义第17-1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2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3 硬件在环介绍第21-22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2 横向稳定杆侧倾稳定性分析第24-30页
    2.1 稳定杆作用原理第24-27页
        2.1.1 被动式横向稳定杆受力分析第24-25页
        2.1.2 主动横向稳定杆受力分析第25-26页
        2.1.3 主动稳定杆方案第26-27页
    2.2 理想侧倾角度设计第27-28页
    2.3 侧倾稳定性评价方式第28-29页
        2.3.1 横向载荷转移率第28页
        2.3.2 车身侧倾角第28-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3 整车动力学建模及验证第30-44页
    3.1 车辆动力学建模理论基础第30-31页
        3.1.1 牛顿矢量力学体系第30页
        3.1.2 拉格朗日分析力学理论第30-31页
    3.2 整车动力学模型第31-35页
        3.2.1 整车各个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第33-34页
        3.2.2 车轮垂向运动模型第34页
        3.2.3 轮胎模型第34-35页
    3.3 整车Simulink模型搭建及验证第35-42页
        3.3.1 Simulink介绍第35-36页
        3.3.2 模型搭建第36-39页
        3.3.3 基于Carsim模型验证第39-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4页
4 主动横向稳定杆控制器设计第44-59页
    4.1 主动稳定杆动力学建模第44-46页
    4.2 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第46-49页
        4.2.1 滑模变结构控制介绍第46-48页
        4.2.2 滑模控制器设计第48-49页
    4.3 模糊滑模控制器设计第49-53页
        4.3.1 滑模控制器抖振分析第49-50页
        4.3.2 模糊控制介绍第50页
        4.3.3 模糊滑模控制器设计第50-53页
    4.4 Car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分析第53-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5 主动横向稳定杆控制器的实时仿真控制平台设计第59-71页
    5.1 仿真控制器硬件开发第59-65页
        5.1.1 芯片选型第60页
        5.1.2 主要电路设计第60-65页
    5.2 仿真控制器软件开发第65-69页
        5.2.1 模型代码自动生成过程第65-66页
        5.2.2 搭建28335代码生成工具包第66-69页
    5.3 监控显示界面设计第69-70页
    5.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6 硬件在环平台搭建及测试第71-85页
    6.1 硬件在环系统第71-72页
    6.2 车辆仿真控制器搭建测试第72-77页
        6.2.1 接口信息定义第72-74页
        6.2.2 自动代码生成第74-76页
        6.2.3 下载验证第76-77页
    6.3 主动稳定杆控制单元搭建第77-79页
        6.3.1 控制单元功能定义第77-78页
        6.3.2 控制策略流程图第78-79页
        6.3.3 实时控制策略搭建第79页
    6.4 试验台架设计第79-81页
    6.5 试验验证第81-84页
        6.5.1 硬件在环测试第81-83页
        6.5.2 实车应用示例第83-84页
    6.6 本章小结第84-85页
7 总结与展望第85-87页
    7.1 全文总结第85-86页
    7.2 工作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夹芯管车门防撞梁可靠性优化设计
下一篇:某重型商用车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