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学视角下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的基础理论 | 第17-21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7-19页 |
·供需理论 | 第19-20页 |
·博弈理论 | 第20-21页 |
第3章 实施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 第21-32页 |
·管理舞弊的形态 | 第21-26页 |
·国内外企业管理舞弊的手段呈多样性且隐蔽 | 第21-23页 |
·会计师事务所因管理舞弊导致审计失败的状况 | 第23-26页 |
·管理舞弊是产生重大错报风险的主要原因 | 第26页 |
·传统舞弊审计策略面对管理舞弊显得无能为力 | 第26-28页 |
·商业风险导向审计目标偏失 | 第26-27页 |
·控制风险导向审计假设缺陷 | 第27-28页 |
·管理舞弊导向审计建立的必要性 | 第28-32页 |
·管理舞弊是形成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的诱因 | 第28-29页 |
·管理舞弊导向审计有助于管理舞弊的揭示 | 第29-32页 |
第4章 管理舞弊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经济学分析 | 第32-47页 |
·舞弊审计准则与法规对审计质量供给的影响 | 第32-34页 |
·尚未形成统一衔接的法规体系 | 第33-34页 |
·行政处罚手段有限致处罚依据不完善 | 第34页 |
·法律适用条款比较笼统使审计责任的认定难度大 | 第34页 |
·审计资源影响管理舞弊导向审计供给 | 第34-37页 |
·人力资源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 第34-35页 |
·信息资源重视程度不够 | 第35页 |
·技术资源传统守旧效率不高 | 第35-36页 |
·组织资源无法提供有力支持 | 第36页 |
·文化资源尚未形成气候 | 第36-37页 |
·审计资源与管理舞弊导向审计关系分析 | 第37页 |
·管理层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供需博弈分析 | 第37-44页 |
·博弈假设 | 第37-38页 |
·博弈模型建立 | 第38-41页 |
·博弈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管理层与审计单位存在隐性委托代理关系 | 第44-45页 |
·管理层与审计人员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 第45-47页 |
第5章 从经济学视角完善管理舞弊导向审计的对策 | 第47-59页 |
·增加供给及合理配置管理舞弊审计资源 | 第47-50页 |
·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 第47页 |
·重视审计信息资源 | 第47-48页 |
·改善审计技术资源 | 第48-49页 |
·改进审计组织资源 | 第49页 |
·建立优秀的审计文化资源 | 第49-50页 |
·理清管理层与审计单位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50-52页 |
·强化管理层与事务所的信息披露 | 第52页 |
·优化管理层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供需博弈 | 第52-55页 |
·期望的纳什均衡 | 第52页 |
·纳什均衡实现条件 | 第52-53页 |
·优化供需博弈的措施 | 第53-55页 |
·完善舞弊审计准则及法规约束审计行为 | 第55-59页 |
·强化舞弊审计准则及法规对审计行为的约束 | 第55-56页 |
·增加风险因素例子规定 | 第56-57页 |
·增加会计师事务所诉讼成本 | 第57页 |
·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监管 | 第57-58页 |
·完善惩治管理舞弊的相关法规 | 第58-59页 |
第6章 管理舞弊导向审计案例分析 | 第59-70页 |
·九发股份有限公司管理舞弊案例简介 | 第59-60页 |
·九发股份有限公司管理舞弊案情分析 | 第60-65页 |
·九发股份有限公司年报数据真实还原 | 第60-64页 |
·九发股份有限公司管理舞弊案情分析 | 第64-65页 |
·舞弊案例中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责任分析 | 第65-68页 |
·异化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导致审计失败的直接原因 | 第65-66页 |
·内部控制失效导致信息严重不对称 | 第66-67页 |
·审计人员低专业素养不重视深层审计 | 第67-68页 |
·缺乏对审计失效的惩罚机制 | 第68页 |
·九发股份有限公司管理舞弊案例的启示 | 第68-70页 |
·加强监督避免委托代理舞弊利益同向 | 第68页 |
·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 第68页 |
·严格舞弊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约束 | 第68-7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