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4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39页 |
1.2.1 国外大学评价的发展与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6页 |
1.2.2 国内大学评价的发展与相关研究综述 | 第26-38页 |
1.2.3 简要评析 | 第38-39页 |
1.3 研究设计 | 第39-43页 |
1.3.1 概念界定 | 第39-4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40-41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1.3.4 技术路线 | 第42-43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43-45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45-53页 |
2.1 大学评价的概念探析 | 第45-46页 |
2.2 大学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46-48页 |
2.3 大学评价的一般步骤 | 第48-50页 |
2.4 大学评价的常用方法 | 第50-52页 |
2.5 大学评价与高等教育分类 | 第52-53页 |
第3章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的时代诉求 | 第53-71页 |
3.1 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的历史梳理 | 第53-55页 |
3.1.1 评价组织的多元性逐渐增强 | 第54页 |
3.1.2 评价标准的科学性逐渐完善 | 第54-55页 |
3.1.3 评价效用的激励性逐渐深化 | 第55页 |
3.2 当前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的若干关系探讨 | 第55-61页 |
3.2.1 动态调整实现与方案评价、综合评价间的关系 | 第55-58页 |
3.2.2 一流大学建设中建设标准与遴选标准间的关系 | 第58-59页 |
3.2.3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关系 | 第59-61页 |
3.3 “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与《实施办法(暂行)》的启示 | 第61-71页 |
3.3.1 评价方案设计方面 | 第61-62页 |
3.3.2 评价指标构建方面 | 第62-69页 |
3.3.3 评价结果运用方面 | 第69-71页 |
第4章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的指标借鉴 | 第71-103页 |
4.1 全球性大学排名评价指标借鉴 | 第71-84页 |
4.1.1 全球性大学排名评价维度分析 | 第72-73页 |
4.1.2 全球性大学排名评价指标特征分析 | 第73-84页 |
4.2 区域性大学排名评价指标借鉴 | 第84-96页 |
4.2.1 国外区域性大学排名评价指标特征分析 | 第84-89页 |
4.2.2 国内区域性大学排名评价指标特征分析 | 第89-96页 |
4.3 比较与借鉴 | 第96-103页 |
4.3.1 评价维度方面 | 第96-98页 |
4.3.2 指标类型方面 | 第98-101页 |
4.3.3 数据获取方面 | 第101-103页 |
第5章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的体系构建 | 第103-119页 |
5.1 评价方案与流程设计 | 第103-112页 |
5.1.1 既有评价方案的概述 | 第103-107页 |
5.1.2 既有评价方案的问题分析 | 第107-110页 |
5.1.3 对原评价方案的改进与优化 | 第110-112页 |
5.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112-119页 |
5.2.1 指标构建原则 | 第112-113页 |
5.2.2 评价指标体系 | 第113-117页 |
5.2.3 数据获取说明 | 第117-119页 |
第6章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119-165页 |
6.1 不同维度下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实证分析 | 第119-142页 |
6.1.1 人才培育维度 | 第119-134页 |
6.1.2 社会贡献维度 | 第134-139页 |
6.1.3 科学研究维度 | 第139-142页 |
6.2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评价下的我国高校特征分析 | 第142-150页 |
6.2.1 得分分布:“L”型与金字塔结构 | 第143-144页 |
6.2.2 学科布局:全面发展与特色发展 | 第144-145页 |
6.2.3 职能实现:紧密关联与“一高两低” | 第145-150页 |
6.3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动态遴选初探 | 第150-165页 |
6.3.1 线性加权评价模型下的两种评价方式 | 第151-154页 |
6.3.2 基于层位评价模式的三阶段遴选评价初探 | 第154-165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65-169页 |
7.1 主要研究工作与结论 | 第165-168页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168-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77页 |
附录 | 第177-191页 |
致谢 | 第191-19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