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辆制造工艺论文

重载列车用高强高耐候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3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耐候钢的概述第10-12页
        1.2.1 耐候钢的简介第10-11页
        1.2.2 耐候钢的发展概况第11-12页
    1.3 耐候钢中各合金元素的作用第12-14页
    1.4 高强高耐候钢研究现状第14-21页
        1.4.1 高强高耐候钢的焊接方法第14-15页
        1.4.2 高强高耐候钢的气体保护焊工艺第15-16页
        1.4.3 高强高耐候钢焊接冷裂纹的分析第16-17页
        1.4.4 高强钢焊接接头强韧性的控制第17-19页
        1.4.5 焊接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分析第19-21页
    1.5 焊接热模拟技术第21-22页
        1.5.1 焊接热模拟技术的应用第21页
        1.5.2 焊接热模拟技术的局限性第21-22页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第23-30页
    2.1 试验材料第23-25页
    2.2 焊接热影响区模拟实验第25-26页
    2.3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实验第26-27页
    2.4 试样制备与组织分析第27-28页
    2.5 力学性能实验第28-30页
        2.5.1 显微硬度测定第28页
        2.5.2 拉伸试验第28-29页
        2.5.3 冲击试验第29-30页
第三章 高强高耐候钢粗晶区冷却时组织转变规律第30-40页
    3.1 加热过程中Ac1和Ac3的转变温度第30-31页
    3.2 冷却过程中的膨胀曲线及组织第31-36页
        3.2.1 贝氏体组织的转变规律第31-34页
        3.2.2 马氏体组织的转变规律第34-36页
    3.3 高强高耐候钢冷却时组织转变曲线第36-39页
        3.3.1 不同冷速时对应的显微硬度第36-37页
        3.3.2 粗晶区冷却时组织转变曲线第37-39页
    3.4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四章 热循环对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第40-51页
    4.1 热影响区模拟实验参数第40-41页
    4.2 热循环对焊接热影响区的影响第41-47页
        4.2.1 不同峰值温度时热影响区组织第42-44页
        4.2.2 不同峰值温度时热影响区硬度第44-45页
        4.2.3 不同峰值温度时热影响区韧性第45-47页
    4.3 热循环对焊接热影响区粗晶区的影响第47-50页
        4.3.1 不同冷却时间时粗晶区组织第47-48页
        4.3.2 不同冷却时间时粗晶区硬度第48-49页
        4.3.3 不同冷却时间时粗晶区韧性第49-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高强高耐候钢GMAW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第51-64页
    5.1 焊接热输入对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第51页
    5.2 热输入对焊接接头组织的影响第51-55页
        5.2.1 焊缝区组织第51-52页
        5.2.2 热影响区粗晶区组织第52-53页
        5.2.3 热影响区细晶区组织第53-54页
        5.2.4 不完全重结晶区组织第54-55页
    5.3 热输入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第55-63页
        5.3.1 焊接接头的显微硬度第55-57页
        5.3.2 焊接接头的拉伸性能第57-58页
        5.3.3 热输入对焊缝区冲击韧性的影响第58-61页
        5.3.4 热输入对热影响区冲击韧性的影响第61-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编组变化对轻轨支座疲劳载荷幅与寿命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卷积滤波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