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1.2.1 激光雷达发展及其应用 | 第9-11页 |
1.2.2 基于激光雷达资料观测与颗粒物浓度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11页 |
1.2.3 不同粒径颗粒物消光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资料介绍 | 第13-25页 |
2.1 观测区域及方法 | 第13-14页 |
2.1.1 观测区域介绍 | 第13页 |
2.1.2 观测方法 | 第13-14页 |
2.2 激光雷达探测资料 | 第14-22页 |
2.2.1 微脉冲激光雷达的组成 | 第14-16页 |
2.2.2 微脉冲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 | 第16-19页 |
2.2.3 颗粒物参数算法介绍 | 第19-22页 |
2.3 气象要素 | 第22-23页 |
2.4 颗粒物浓度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基于激光雷达观测的冬季颗粒物光学特性分析 | 第25-35页 |
3.1 观测期间颗粒物光学特性的日变化特征 | 第25-28页 |
3.2 重霾期间颗粒物光学特性分析 | 第28-33页 |
3.2.1 近地面PM_(2.5)及边界层高度变化特征 | 第28-29页 |
3.2.2 颗粒物光学特性变化特征 | 第29-31页 |
3.2.3 退偏振与消光系数的关系 | 第31-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重霾过程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消光作用分析 | 第35-43页 |
4.1 颗粒物浓度垂直分布 | 第35-36页 |
4.2 消光系数的算法推导与验证 | 第36-38页 |
4.2.1 算法推导 | 第36页 |
4.2.2 结果验证 | 第36-38页 |
4.3 不同粒径颗粒物消光作用 | 第38-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消光系数与其数浓度的关系研究 | 第43-50页 |
5.1 观测期间不同污染时段分布 | 第43页 |
5.2 不同污染程度下消光系数与颗粒物数浓度关系 | 第43-44页 |
5.3 水汽对于拟合效果的影响 | 第44-47页 |
5.4 水汽修正与验证 | 第47-49页 |
5.4.1 水汽因子对拟合模型的修正 | 第47-48页 |
5.4.2 结果验证 | 第48-4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6.2 存在不足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