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1 我国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 | 第10-11页 |
1.2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 第11-12页 |
1.3 水体重金属的危害 | 第12-13页 |
1.3.1 水体重金属对人体和动物的危害 | 第12-13页 |
1.3.2 水体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 | 第13页 |
1.4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去除技术 | 第13-14页 |
1.4.1 化学法 | 第13-14页 |
1.4.2 生物处理法 | 第14页 |
1.4.3 物理化学法 | 第14页 |
1.5 生物质炭概述 | 第14-15页 |
1.6 生物质炭对重金属的吸附固定机制 | 第15-16页 |
1.7 生物质炭的表面改性和吸附研究 | 第16-18页 |
1.8 生物质炭对水体重金属离子吸附的影响因素 | 第18-21页 |
1.8.1 溶液pH | 第18-19页 |
1.8.2 吸附时间 | 第19页 |
1.8.3 温度 | 第19页 |
1.8.4 吸附剂表面性质 | 第19-21页 |
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21-25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21-22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2.3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3 猪炭和改性猪炭理化性质表征和差异对比 | 第25-37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5-27页 |
3.1.1 供试生物质炭 | 第25页 |
3.1.2 供试生物质炭的改性 | 第25-26页 |
3.1.3 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表征 | 第26-27页 |
3.2 数据处理 | 第27-2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6页 |
3.3.1 生物质炭基本理化性质 | 第28-30页 |
3.3.2 生物质炭比表面分析 | 第30-32页 |
3.3.3 生物质炭表面形态分析 | 第32-34页 |
3.3.4 生物质炭表面官能团分析 | 第34-36页 |
3.4 结论 | 第36-37页 |
4 猪炭及改性对溶液中Pb~(2+)和Cd~(2+)吸附特性的研究 | 第37-59页 |
4.1 材料和方法 | 第37-40页 |
4.1.1 供试生物质炭制备 | 第37-38页 |
4.1.2 重金属的吸附试验 | 第38-40页 |
4.2 数据处理 | 第4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0-58页 |
4.3.1 吸附动力学分析 | 第40-46页 |
4.3.2 等温吸附拟合与分析 | 第46-51页 |
4.3.3 生物炭投加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1-53页 |
4.3.4 溶液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53-55页 |
4.3.5 吸附热力学分析 | 第55-58页 |
4.4 结论 | 第58-59页 |
5 结论、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 第59-61页 |
5.1 结论 | 第59-60页 |
5.2 创新点 | 第60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1页 |
个人简介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导师简介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