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里克·斯坦纳景观规划的人文生态理念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相关领域与相关概念研究 | 第12-16页 |
1.2.1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2 相关概念的阐述 | 第15-16页 |
1.3 弗雷德里克·斯坦纳景观历程简述 | 第16-18页 |
1.3.1 成长和教育背景 | 第16-17页 |
1.3.2 学术历程及成就 | 第17-18页 |
1.3.3 实践历程及成就 | 第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3页 |
1.4.1 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2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 第20-23页 |
第2章 人文生态理念的尺度嵌套性 | 第23-39页 |
2.1 尺度嵌套理念 | 第23-27页 |
2.1.1 社会组织分级 | 第23-25页 |
2.1.2 目标体系及尺度联系通道 | 第25-26页 |
2.1.3 系统的尺度分级 | 第26-27页 |
2.2 斯坦纳人文生态系统尺度划分方法 | 第27-31页 |
2.2.1 宏观尺度 | 第27-29页 |
2.2.2 中观尺度 | 第29-30页 |
2.2.3 微观尺度 | 第30-31页 |
2.3 嵌套尺度划分有机统一特色 | 第31-38页 |
2.3.1 全球性思考 | 第31-33页 |
2.3.2 区域性研究 | 第33-35页 |
2.3.3 地方性行动 | 第35-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人文生态理念的自然人文过程性 | 第39-79页 |
3.1 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交织理念 | 第39-44页 |
3.1.1 尊重自然固有价值 | 第39-42页 |
3.1.2 重视水平生态过程 | 第42-43页 |
3.1.3 编织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 | 第43-44页 |
3.2 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整合的方法 | 第44-63页 |
3.2.1 完善生物物理系统 | 第45-49页 |
3.2.2 完善人文系统 | 第49-52页 |
3.2.3 整合生物物理系统与人文系统 | 第52-63页 |
3.3 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叠加复合特色 | 第63-78页 |
3.3.1 延续的自然过程 | 第64-69页 |
3.3.2 完善的人文过程 | 第69-74页 |
3.3.3 交织的自然过程与人文过程 | 第74-7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4章 人文生态理念的场地再生性 | 第79-103页 |
4.1 场地再生理念 | 第79-83页 |
4.1.1 量化评估可持续设计 | 第79-80页 |
4.1.2 人工景观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 第80-82页 |
4.1.3 超越可持续的再生理念 | 第82-83页 |
4.2 场地再生方法 | 第83-93页 |
4.2.1 前期调研评估 | 第83-86页 |
4.2.2 设计施工评估 | 第86-91页 |
4.2.3 维护监测评估 | 第91-93页 |
4.3 场地与人文生态共构互动特色 | 第93-101页 |
4.3.1 创建再生系统和培育弹性能力 | 第93-95页 |
4.3.2 确保未来的资源供给和减缓气候变化 | 第95-98页 |
4.3.3 通过设计、开发、维护实践转变市场 | 第98-99页 |
4.3.4 提高人类福祉和加强社区建设 | 第99-10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01-103页 |
结论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1页 |
附录 斯坦纳著作年表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