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线路交通安全设施论文

高速公路防眩设施的设置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平直线路段防眩第10-11页
        1.2.2 平曲线路段防眩第11页
        1.2.3 竖曲线路段防眩第11页
        1.2.4 景观设计防眩方面第11-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第13-15页
第二章 基于驾驶员视觉特性的眩光影响分析第15-28页
    2.1 视觉的生理机制第15-18页
    2.2 视觉基本特性第18-23页
        2.2.2 静视力第18-19页
        2.2.3 动态视觉第19-21页
        2.2.4 夜间视觉特性第21-22页
        2.2.5 视觉适应第22-23页
    2.3 眩光对视觉影响分析第23-27页
        2.3.1 眩光对视觉功能影响机理第23-24页
        2.3.2 眩光持续时间的研究第24页
        2.3.3 眩光对驾驶员影响分析第24-27页
    2.4 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基于行车视距的防眩设施偏置及设置间距第28-55页
    3.1 防眩设施的分类及型式选择第28-34页
        3.1.1 防眩板第28-30页
        3.1.2 防眩网第30-31页
        3.1.3 植物防眩第31-33页
        3.1.4 型式选择第33-34页
    3.2 平曲线路段防眩设施偏置设置第34-42页
        3.2.1 视距的基本概念和要求第34-35页
        3.2.2 较大半径平曲线路段防眩设施偏置第35-42页
    3.3 防眩设施的间距及宽度设置第42-54页
        3.3.1 防眩板的间距与板宽设置第42-51页
        3.3.2 防眩绿化植物间距设置第51-54页
    3.4 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不同线形组合路段防眩设施高度设置技术研究第55-81页
    4.1 平坡段防眩设施高度设置第55-65页
        4.1.1 平直线路段第55-57页
        4.1.2 平直线路段最不利车道组合的确定第57-60页
        4.1.3 平曲线路段第60-65页
    4.2 不同竖曲线线形下防眩设施高度设置第65-67页
        4.2.1 凹形竖曲线防眩设施高度第65-66页
        4.2.2 凸形竖曲线防眩设施高度第66-67页
    4.3 防眩设施高度连续设置仿真模型算法研究第67-73页
        4.3.1 定点求桩算法[43]第67-71页
        4.3.2 两轴线相交算法第71-72页
        4.3.3 防眩高度连续设置分析计算系统算法第72-73页
    4.4 防眩设施高度连续设置分析计算系统第73-79页
        4.4.1 工程概况第73页
        4.4.2 防眩高度连续设置分析计算系统初始化第73-75页
        4.4.3 防眩设施高度图绘制第75-79页
    4.5 可调节高度的防眩板第79-80页
    4.6 小结第80-81页
第五章 不同地区中央分隔带防眩设施形式与景观设计第81-95页
    5.1 影响不同地区防眩设施选择因素第81-82页
    5.2 不同地区工程防眩设施形式选择与景观设计第82-84页
        5.2.1 不同地区工程防眩设施设计考虑因素第82页
        5.2.2 工程防眩设施的景观设计第82-84页
    5.3 中央分隔带植物绿化特点分析第84-87页
        5.3.1 中央分隔带立地条件特点第85页
        5.3.2 中央分隔带植物选择原则第85-86页
        5.3.3 中央分隔带的树种选择第86-87页
    5.4 中央分隔带植物防眩景观设计第87-93页
        5.4.1 缓解驾驶员心、生理疲劳的景观绿化设计第87-90页
        5.4.2 中央分隔带植物合理配置模式第90-92页
        5.4.3 中央分隔带植物景观优化对策第92页
        5.4.4 具体优化措施第92-93页
    5.5 小结第93-95页
结论与展望第95-97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95页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95-96页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考虑乘客选择行为的大站公交组合调度研究
下一篇:基于BIM的施工项目进度预测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