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调查与规划论文

考虑乘客选择行为的大站公交组合调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0-14页
        1.2.1 客流分配研究综述第10-11页
        1.2.2 单一的全程车调度模型研究综述第11-12页
        1.2.3 大站快车组合调度模型研究综述第12-14页
    1.3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第14-15页
    1.4 技术路线第15-16页
第二章 大站公交站点选取及OD分类第16-28页
    2.1 公交调度模式概述第16-17页
        2.1.1 常规的公交调度形式第16-17页
        2.1.2 公交调度形式影响因素分析第17页
    2.2 数据调查与分析第17-21页
        2.2.1 调查方法第17-20页
        2.2.2 数据分析第20-21页
    2.3 调度模式的选择第21-22页
    2.4 大站公交站点选取第22-25页
        2.4.1 大站数量确定方法第23-24页
        2.4.2 大站选取的方法第24-25页
    2.5 客流OD分类及选择行为分析第25-27页
        2.5.1 OD分类第25-26页
        2.5.2 选择行为分析第26-27页
    2.6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基于SP调查的客流分配模型第28-44页
    3.1 SP调查问卷的设计第28-32页
        3.1.1 SP调查简介第28-29页
        3.1.2 SP调查的主要过程第29-30页
        3.1.3 选择肢的确定第30页
        3.1.4 属性数量及水平的确定第30-32页
    3.2 试验组合情景设计第32-36页
        3.2.1 试验情景设计方法第32页
        3.2.2 均匀设计法第32-33页
        3.2.3 SP问卷调查实施及数据处理第33-36页
    3.3 模型的建立及参数标定第36-43页
        3.3.1 模型的选择第36-38页
        3.3.2 模型的建立第38-39页
        3.3.3 参数的标定第39-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大站公交组合调度模型第44-60页
    4.1 模型的建立第44-54页
        4.1.1 模型的目标及假设第44页
        4.1.2 主要参数设置第44-47页
        4.1.3 参数之间的关系第47-49页
        4.1.4 约束条件第49-50页
        4.1.5 目标函数第50-54页
    4.2 模型求解第54-59页
        4.2.1 遗传算法基础理论第54-56页
        4.2.2 模型算法设计第56-58页
        4.2.3 MATLAB语言实现遗传算法第58-59页
    4.3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五章 实例分析第60-71页
    5.1 研究线路基本概况第60页
    5.2 大站快车停靠站点的确定第60-63页
        5.2.1 5 路公交线路客流量的调查第60-63页
        5.2.2 大站快车站点的选取第63页
    5.3 公交组合调度优化方案第63-67页
        5.3.1 模型参数确定第63-66页
        5.3.2 结果分析第66-67页
    5.4 参数灵敏度分析第67-70页
        5.4.1 线路发车班次灵敏度分析第67-68页
        5.4.2 客流量灵敏度分析第68-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4页
    6.1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第71-72页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附录第78-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换道行为风险感知预测方法
下一篇:高速公路防眩设施的设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