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1.1 农村低保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农村低保的特点 | 第18-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2.1 国家干预理论 | 第19-20页 |
2.2.2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0-21页 |
2.2.3 社会伦理学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大连花园口明阳街道农村低保现状 | 第23-42页 |
3.1 目前实施情况及所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 第23-31页 |
3.1.1 目前实施情况 | 第23-28页 |
3.1.2 所采取的举措 | 第28-29页 |
3.1.3 取得的成效 | 第29-31页 |
3.2 大连花园口明阳街道农村低保出现的主要问题 | 第31-36页 |
3.2.1 保障理念存在偏差 | 第31-32页 |
3.2.2 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不准确 | 第32-34页 |
3.2.3 审批工作效率低 | 第34-35页 |
3.2.4 动态管理难 | 第35-36页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42页 |
3.3.1 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薄弱 | 第37-38页 |
3.3.2 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算难度大 | 第38-39页 |
3.3.3 基层工作力量薄弱 | 第39-40页 |
3.3.4 监督和动态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40-42页 |
第4章 国内其他地区农村低保经验借鉴 | 第42-48页 |
4.1 国内其他地区农村低保做法 | 第42-44页 |
4.1.1 江西省吉安市陶唐乡农村低保做法 | 第42-43页 |
4.1.2 吉林省长春市惠发街道农村低保做法 | 第43-44页 |
4.2 经验启示 | 第44-48页 |
4.2.1 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网络系统 | 第44-45页 |
4.2.2 落实基层工作人员及经费保障 | 第45-46页 |
4.2.3 加强低保制度宣传和信息公开 | 第46-48页 |
第5章 完善大连花园口明阳街道农村低保的对策与建议 | 第48-58页 |
5.1 转变行政管理部门和民众的保障理念 | 第48-49页 |
5.1.1 强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 | 第48-49页 |
5.1.2 强化低保群体的诚信意识 | 第49页 |
5.1.3 强化民众的公平意识 | 第49页 |
5.2 科学核对农村居民家庭经济情况 | 第49-53页 |
5.2.1 建立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 | 第49-51页 |
5.2.2 规范和完善农村低保民主程序 | 第51-52页 |
5.2.3 构建居民信息管理共享平台 | 第52-53页 |
5.3 加强基层救助工作建设 | 第53-55页 |
5.3.1 完善低保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的建设 | 第53-54页 |
5.3.2 加大业务培训开展力度 | 第54页 |
5.3.3 完善社会救助类型和救助体系 | 第54-55页 |
5.4 强化对农村低保制度运行的监督和管理 | 第55-58页 |
5.4.1 健全低保动态管理机制 | 第55-56页 |
5.4.2 加大宣传和信息公开力度 | 第56页 |
5.4.3 加强社会监督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