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5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1页 |
1.2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2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5 论文章节结构 | 第23-25页 |
2 稀疏阵列与波束形成算法理论模型 | 第25-46页 |
2.1 引言 | 第25页 |
2.2 相控阵三维声纳系统成像原理 | 第25-28页 |
2.3 稀疏阵列优化问题建模 | 第28-38页 |
2.4 波束形成算法理论模型 | 第38-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3 换能器平面阵列的稀疏优化方法 | 第46-68页 |
3.1 引言 | 第46-47页 |
3.2 典型平面阵列及其稀疏优化问题模型 | 第47-50页 |
3.3 基于修正教与学算法的稀疏阵列优化 | 第50-58页 |
3.4 基于压缩感知与凸优化理论的稀疏阵列优化 | 第58-65页 |
3.5 典型相控阵三维声纳的换能器阵列稀疏优化 | 第65-6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4 近场时延优化与波束形成算法 | 第68-89页 |
4.1 引言 | 第68-69页 |
4.2 近场分区时延优化方法 | 第69-72页 |
4.3 近场时延方法性能分析与比较 | 第72-79页 |
4.4 基于近场分区时延的波束形成算法 | 第79-85页 |
4.5 近场成像算法性能分析与比较 | 第85-8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5 基于稀疏阵列的三维声纳系统成像仿真与实验 | 第89-116页 |
5.1 引言 | 第89页 |
5.2 近场宽视角约束下的相控阵三维声纳稀疏阵列设计 | 第89-95页 |
5.3 基于稀疏阵列的三维声纳系统成像算法与仿真 | 第95-102页 |
5.4 实验验证 | 第102-11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4-116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16-11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16-117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117-118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32页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