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RGB-D图像内容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7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相关研究现状第17-23页
        1.3.1 似物性估计第17-19页
        1.3.2 对象检测第19-21页
        1.3.3 场景识别第21-22页
        1.3.4 图像内容检索第22-23页
    1.4 本文的主要贡献第23-25页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25-27页
第二章 自适应融合颜色和深度信息的似物性估计第27-36页
    2.1 引言第27-28页
    2.2 相关工作第28-29页
        2.2.1 RGB图像的似物性估计第28-29页
        2.2.2 深度信息辅助的显著对象检测第29页
    2.3 自适应融合颜色和深度信息的似物性估计方法第29-32页
        2.3.1 基于对象边缘轮廓的似物性估计框架第30-31页
        2.3.2 自适应融合颜色和深度信息的似物性描述第31-32页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2-35页
        2.4.1 实验数据集与实验设定第32-34页
        2.4.2 实验对比结果与分析第34-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基于多模态深度特征学习的RGB-D图像对象检测第36-58页
    3.1 引言第36-39页
    3.2 相关工作第39页
    3.3 基于多模态深度特征学习的RGB-D图像对象检测方法第39-43页
        3.3.1 多模态深度特征学习第40-41页
        3.3.2 RGB-D图像似物性估计第41-42页
        3.3.3 RGB-D图像区域对象识别第42-43页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3-56页
        3.4.1 实验数据集第43页
        3.4.2 实现细节第43-44页
        3.4.3 对象检测网络训练第44-45页
        3.4.4 实验评测标准第45页
        3.4.5 NYU Dep v2上的实验结果第45-53页
        3.4.6 SUN RGB-D上的实验结果第53-54页
        3.4.7 从SUN RGB-D到NYU Depth v2第54-56页
    3.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基于图像到图像翻译模型的RGB-D图像场景识别第58-74页
    4.1 引言第58-59页
    4.2 相关工作第59-61页
        4.2.1 图像生成第59-61页
        4.2.2 场景识别第61页
    4.3 基于图像到图像翻译模型的RGB-D图像场景识别方法第61-64页
        4.3.1 RGB-D图像生成第62-63页
        4.3.2 RGB-D图像场景识别第63-64页
    4.4 方法实现细节第64-67页
        4.4.1 网络结构第64-66页
        4.4.2 网络训练第66-67页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7-73页
        4.5.1 实验数据集与评测标准第67页
        4.5.2 NYU Depth v2上的实验结果第67-70页
        4.5.3 SUN RGB-D上的实验结果第70-73页
    4.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基于对象的双目立体图像检索第74-89页
    5.1 引言第74-75页
    5.2 相关工作第75-77页
        5.2.1 高维索引与近似最近邻搜索第76页
        5.2.2 基于对象的图像检索第76-77页
    5.3 基于对象的双目立体图像检索方法第77-82页
        5.3.1 预处理第77页
        5.3.2 显著对象提取第77-79页
        5.3.3 对象表示第79页
        5.3.4 索引创建与查找第79-82页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2-87页
        5.4.1 实验数据集第82页
        5.4.2 显著对象提取实验第82-84页
        5.4.3 索引创建与查找实验第84-86页
        5.4.4 双目立体图像检索实验第86-87页
    5.5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9-92页
    6.1 论文工作总结第89-91页
    6.2 未来研究展望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8页
致谢第108-110页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和获奖情况第110-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单液滴与着火液体相互作用动力学特性研究
下一篇:混成系统设计与验证的若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