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4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1.1 论文研究的行业背景 | 第8页 |
1.1.2 论文研究的公司背景 | 第8-9页 |
1.1.3 论文研究国外成熟模式介绍 | 第9页 |
1.2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第9-10页 |
1.2.1 论文研究的思路 | 第9-10页 |
1.2.2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0页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 第10-12页 |
1.3.1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0-12页 |
1.3.2 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12页 |
1.4 本研究的贡献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17页 |
2.1 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概述 | 第14-15页 |
2.1.1 人才培养模式的概述 | 第14页 |
2.1.2 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2.1.3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概念概述 | 第15页 |
2.2 智能化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5-16页 |
2.3 价值链理论概述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南京CRJ智能有限公司技术人才及其培养现状分析 | 第17-29页 |
3.1 南京CRJ智能公司介绍 | 第17页 |
3.2 南京CRJ智能有限公司技术人才培养现状 | 第17页 |
3.3 南京CRJ智能有限公司技术人才培养问卷调查及分析 | 第17-23页 |
3.3.1 问卷设计概述 | 第17-18页 |
3.3.2 问卷设计情况 | 第18页 |
3.3.3 公司技术人才培训课程情况 | 第18-21页 |
3.3.4 公司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 第21-23页 |
3.4 南京CRJ智能有限公司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 第23-29页 |
3.4.1 南京CRJ智能有限公司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3.4.2 南京CRJ智能有限公司技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归因分析 | 第24-29页 |
第四章 南京CRJ智能有限公司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措施的改进 | 第29-40页 |
4.1 构建技术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 第29-32页 |
4.1.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 第29-30页 |
4.1.2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4.2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 第32-36页 |
4.2.1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以创新型技术为核心 | 第32-33页 |
4.2.2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师资结构 | 第33页 |
4.2.3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 | 第33-34页 |
4.2.4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考核方式 | 第34-35页 |
4.2.5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践构成 | 第35-36页 |
4.3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措施与实施保障 | 第36-37页 |
4.3.1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企业承担的责任 | 第36-37页 |
4.3.2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学校承担的责任 | 第37页 |
4.4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 | 第37-40页 |
4.4.1 校企合作研发带动合作培训 | 第37-38页 |
4.4.2 校企合作促进企业人才优化配置 | 第38-39页 |
4.4.3 校企合作促使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40-43页 |
5.1 论文的结论 | 第40页 |
5.2 智能有限公司人才培养模式的展望 | 第40-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