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化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中ACP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0-14页
    0.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0.2 、选题的意义第11-12页
    0.3 、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一章 合作学习研究概述第14-19页
    1.1 、合作学习的概念界定第14-15页
        1.1.1 、国内对合作学习的概念界定第14页
        1.1.2 、国外对合作学习的概念界定第14-15页
    1.2 、合作学习研究历史和现状第15-19页
        1.2.1 、国内的研究动态第15-16页
        1.2.2 、国外的研究动态第16-17页
        1.2.3 、合作学习的价值研究第17-19页
第二章 ACP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第19-22页
    2.1 、内在动机理论第19页
    2.2 、群体动力理论和社会互赖理论第19-20页
    2.3 、人本主义理论第20-22页
第三章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课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2-29页
    3.1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课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第22-26页
        3.1.1 、组员参与机会的不均等第22-23页
        3.1.2 、小组组成结构不合理第23-24页
        3.1.3 、学生预习工作不到位第24页
        3.1.4 、教师运用小组合作模式过于形式化第24-25页
        3.1.5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泛化第25页
        3.1.6 、对教师在合作学习中作用的误解第25-26页
        3.1.7 、提高学生素质与应试教育的矛盾第26页
    3.2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课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6-29页
        3.2.1 、社会原因:传统思想、文化和观念的影响第26页
        3.2.2 、学校现有教学条件限制第26-27页
        3.2.3 、化学课程教学的特殊性第27页
        3.2.4 、教师合作学习教学能力的欠缺第27-28页
        3.2.5 、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能力第28-29页
第四章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对策研究第29-35页
    4.1 、针对学生方面存在问题的对策第29-31页
        4.1.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第29页
        4.1.2 、树立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观念第29-30页
        4.1.3 、科学构建学习小组第30-31页
        4.1.4 、完善学生的评价体系,建立多种奖励机制第31页
    4.2 、针对教师方面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第31-35页
        4.2.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第31-32页
        4.2.2 、颁布适当的学习任务,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效率第32页
        4.2.3 、引入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第32-34页
        4.2.4 、多角度全方位评价教师,鼓励教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第34-35页
第五章 ACP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第35-39页
    5.1 、ACP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第35-37页
        5.1.1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和广阔性第35-36页
        5.1.2 、通过合作互动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第36页
        5.1.3 、通过多元展示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系统性第36-37页
    5.2 、ACP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第37-39页
        5.2.1 、小组组员的划分第37页
        5.2.2 、小组文化建设第37页
        5.2.3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环节第37-38页
        5.2.4 、小组合作学习的奖励机制第38-39页
第六章 ACP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教学实践及效果反馈第39-54页
    6.1 、实践对象第39页
    6.2 、实践过程第39页
    6.3 、教学案例分析第39-49页
        6.3.1 、新授课第39-44页
        6.3.2 、复习课第44-49页
    6.5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化学课堂中的运用效果的调查第49-54页
        6.5.1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第49-50页
        6.5.2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第50-51页
        6.5.3 、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第51页
        6.5.4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探究能力、逻辑思维等能力提高第51-52页
        6.5.5 、师生角色定位更准确第52页
        6.5.6 、教师的教学思路更开阔第52-53页
        6.5.7 、教师的工作更有成就感第53-5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附录第58-61页
    附录一第58-60页
    附录二第60-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1-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女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质性研究--基于女性主义理论视角
下一篇:高中物理深化函数思想应用的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