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既有研究综述和本文写作框架 | 第9-11页 |
(一)既有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二)本文写作框架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司法裁判中道德话语的存在及其可能 | 第11-15页 |
一、道德话语与法律话语 | 第11-12页 |
二、我国司法裁判中道德话语的运用及其背景 | 第12-13页 |
三、司法裁判中道德话语存在的可能性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我国司法裁判中道德话语的存在形态 | 第15-21页 |
一、古代司法裁判中道德话语的存在形态 | 第15-18页 |
(一)作为裁判依据的道德话语及其存在缘由 | 第15-17页 |
(二)用于辅助说理的道德话语及其存在缘由 | 第17-18页 |
二、当代司法裁判中道德话语的存在形态 | 第18-21页 |
(一)民事司法裁判中的道德话语运用 | 第18-20页 |
(二)刑事司法裁判中的道德话语运用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司法裁判中道德话语运用之评析 | 第21-27页 |
一、辅助说理型道德话语的适度运用可能带来的助益作用 | 第21-24页 |
(一)特定情态下有助于增强判决接受度和社会效果 | 第21-22页 |
(二)特殊条件下有助于弥补法律空白 | 第22-24页 |
二、裁判依据型道德话语的径行运用可能带来的负面倾向 | 第24-27页 |
(一)导致道德凌驾法律之上的非司法操作 | 第24-25页 |
(二)动摇司法的确定性、权威性和民众的法律信念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司法裁判中辅助说理型道德话语运用的原则 | 第27-31页 |
一、尊重裁判的合法性 | 第27-28页 |
二、以辅助说理之必要为前提 | 第28-29页 |
三、具有合理性和具体针对性 | 第29页 |
四、注重运用限度和接受尺度 | 第29-31页 |
结语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