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修辞与法律修辞的概念探析 | 第9-15页 |
一、修辞之概念探析 | 第9-10页 |
(一)中国传统中的修辞 | 第9页 |
(二)西方传统中的修辞 | 第9-10页 |
二、法律修辞之概念探析 | 第10-15页 |
第二章 法律修辞在判决书中的应用 | 第15-23页 |
一、判决书法律修辞的传统与现代 | 第15-16页 |
(一)中国传统中的判决书法律修辞 | 第15页 |
(二)现代判决书中的法律修辞 | 第15-16页 |
二、判决书中法律修辞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一)判决书的功能需求 | 第16-17页 |
(二)判决书制作的窘迫现状 | 第17-18页 |
三、判决书中法律修辞的正当性 | 第18-19页 |
四、判决书中法律修辞运用的意义 | 第19-23页 |
(一)提高判决书的可接受性 | 第19-20页 |
(二)证成价值判断进入的合理性 | 第20-21页 |
(三)延伸和拓展司法判决的影响力 | 第21-22页 |
(四)有利于疑难案件的解决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判决书中法律修辞之积极表达 | 第23-32页 |
一、判决书中法律修辞的正当性标准 | 第23页 |
二、判决书的理性与温情 | 第23-25页 |
三、判决书中法律修辞的运用场域 | 第25-32页 |
(一)案件事实 | 第25-26页 |
(二)法律适用 | 第26-30页 |
(三)情理说服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判决书中法律修辞之消极表达 | 第32-44页 |
一、法律修辞运用下法律话语权的弱势格局 | 第32-35页 |
(一)道德修辞的过度介入 | 第32-33页 |
(二)政治修辞的过度介入 | 第33-35页 |
二、法律修辞运用中的功能偏差:完全实质功能主义下的法律修辞 | 第35-37页 |
三、法律修辞运用中的格局紊乱:缺乏修辞的谋篇布局 | 第37-38页 |
四、法律修辞运用中的技巧失准 | 第38-40页 |
五、法律修辞运用中的方法滥用 | 第40-44页 |
(一)论证中缺省三段论的滥用 | 第40页 |
(二)法律修辞唤起感情不当 | 第40-41页 |
(三)模糊修辞的不当运用 | 第41-42页 |
(四)案件事实建构与剪裁不当 | 第42-44页 |
第五章 中国语境下判决书法律修辞之运用限度 | 第44-52页 |
一、法律修辞运用限度的原因分析 | 第44-47页 |
(一)“拿来主义”之下的法律修辞 | 第44-45页 |
(二)法律修辞功能发挥的条件依赖性 | 第45-46页 |
(三)判决书中法律修辞方法的特定性 | 第46-47页 |
二、判决书中法律修辞运用之路径选择 | 第47-49页 |
(一)法律修辞的运用不能突破法律确定性的限制 | 第47-48页 |
(二)法律修辞的运用必须遵循理性论证规则 | 第48-49页 |
三、判决书中法律修辞的正当运用必须坚守的原则 | 第49-52页 |
(一)法律修辞的运用坚持必要性原则 | 第49页 |
(二)法律修辞的运用坚持适切性原则 | 第49-50页 |
(三)法律修辞的运用坚持适度性原则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