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机床热变形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机床关键部件热变形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热特性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3 数控机床热误差产生机理和热误差建模 | 第14-17页 |
1.3.1 数控机床热误差产生机理研究 | 第14-16页 |
1.3.2 数控机床热特性研究的建模方法 | 第16-17页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重型数控落地铣镗床有限元建模 | 第20-31页 |
2.1 传热学基本理论和有限元应用 | 第20-23页 |
2.2 热变形问题的有限单元法应用 | 第23-25页 |
2.3 重型铣镗床有限元建模 | 第25-30页 |
2.3.1 重型数控落地铣镗床三维CAD模型的建立 | 第25-27页 |
2.3.2 重型铣镗床模型简化 | 第27-28页 |
2.3.3 基于有限元的热传导接触模拟 | 第28-29页 |
2.3.4 重型铣镗床有限元模型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重型数控落地铣镗床整机和关键部件的热特性分析 | 第31-53页 |
3.1 重型落地镗铣床传动系统简介及机床性能参数 | 第31-35页 |
3.1.1 传动系统简介 | 第31-32页 |
3.1.2 机床性能参数 | 第32-34页 |
3.1.3 机床结合面的换热系数 | 第34-35页 |
3.2 整机和关键部件的温度场的分析 | 第35-46页 |
3.2.1 热源分析 | 第35-36页 |
3.2.2 热源产热和边界条件计算 | 第36-38页 |
3.2.3 对流边界条件计算 | 第38-41页 |
3.2.4 机床温度场分析 | 第41-42页 |
3.2.5 稳态温度场分析 | 第42-44页 |
3.2.6 瞬态温度场分析 | 第44-46页 |
3.3 整机和关键零部件变形场分析 | 第46-47页 |
3.3.1 机床整机的热变形 | 第46页 |
3.3.2 机床关键部件的热变形 | 第46-47页 |
3.4 关键部件热特性有限元理论分析方法的验证 | 第47-52页 |
3.4.1 关键部件试验台搭建 | 第48-49页 |
3.4.2 关键部件热特性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 | 第49-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基于热-结构耦合的主轴系统装配工艺的优化设计 | 第53-64页 |
4.1 主轴系统装配分析和预紧力计算 | 第53-54页 |
4.2 装配工艺的优化设计方法 | 第54-56页 |
4.3 基于热—结构耦合场主轴轴承装配优化设计 | 第56-59页 |
4.3.1 滑枕系统热特性有限元分析 | 第56页 |
4.3.2 主轴轴承装配工艺的热态特性优化分析 | 第56-59页 |
4.4 轴承的动态特性分析 | 第59-62页 |
4.4.1 数学分析模型 | 第59-61页 |
4.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1-6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基于热-结构耦合的滑枕系统结构尺寸参数优化设计 | 第64-70页 |
5.1 参数优化基本原理和优化模型 | 第64-65页 |
5.1.1 参数优化基本原理 | 第64页 |
5.1.2 滑枕优化模型 | 第64-65页 |
5.2 基于热—力结构耦合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 第65-69页 |
5.2.1 滑枕散热筋结构尺寸参数优化设计 | 第66-67页 |
5.2.2 滑枕动态特性验证 | 第67-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1页 |
6.1 本文主要成果 | 第70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