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族工作论文

构建北京市和谐民族关系之探讨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5-25页
    一、选题意义第15-16页
    二、相关研究动态第16-23页
    三、主要研究方法第23-24页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第24-25页
第一章 城市化视阈下的和谐民族关系第25-34页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第25-27页
        一、快速发展时期(1978-20世纪90年代)第26页
        二、稳步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第26-27页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关系第27-29页
        一、城市民族关系的含义第27-28页
        二、城市化对民族关系的作用第28-29页
    第三节 和谐民族关系的科学内涵第29-34页
        一、民族平等是和谐民族关系的基础第30-31页
        二、民族团结是和谐民族关系的保障第31页
        三、民族互助是和谐民族关系的动力第31-32页
        四、民族和谐是和谐民族关系的理想状态第32-34页
第二章 北京市少数民族现状第34-48页
    第一节 北京市少数民族状况第34-42页
        一、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明显增加第34-37页
        二、少数民族成分日益增多第37-38页
        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急剧增加第38-39页
        四、民族间通婚现象明显增多第39-42页
    第二节 北京市少数民族的特点第42-48页
        一、少数民族分布广泛性第43-44页
        二、少数民族居住分散性第44-45页
        三、少数民族文化多样性第45-46页
        四、少数民族民族内聚性第46-48页
第三章 现阶段北京市的民族关系第48-70页
    第一节 北京市民族关系的基本趋向第48-52页
        一、“北京精神”的城市文化缩短各民族间相互距离第48-49页
        二、各民族间频繁互动增进相互理解第49-51页
        三、各民族之间共同性因素逐渐增多第51-52页
    第二节 北京市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第52-56页
        一、复杂多样性第52-54页
        二、政治敏感性第54页
        三、事件群体性第54-55页
        四、连锁反应性第55-56页
    第三节 北京市民族关系问题的主要表现第56-61页
        一、涉及民族因素的事件增多第56-58页
        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身处“频发区”第58-60页
        三、不同文化的相互摩擦与碰撞第60-61页
    第四节 影响北京市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第61-70页
        一、少数民族平等权利的实现方面第62-65页
        二、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方面第65-66页
        三、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第66-67页
        四、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方面第67-68页
        五、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的尊重与理解方面第68-70页
第四章 构建北京市和谐民族关系的对策和建议第70-80页
    第一节 构建北京市和谐民族关系的基础第70-74页
        一、构建北京市和谐民族关系的理论基础第70-71页
        二、构建北京市和谐民族关系的政治基础第71-72页
        三、构建北京市和谐民族关系的经济基础第72-73页
        四、构建北京市和谐民族关系的文化基础第73-74页
    第二节 构建北京市和谐民族关系的对策和建议第74-80页
        一、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第74-75页
        二、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第75-76页
        三、依法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第76-77页
        四、提高各少数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第77页
        五、正确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群体性事件第77-78页
        六、发展民族文化事业,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第78-80页
结语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致谢第87-8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中聋生空间定向思维现状及培养研究
下一篇:论事物本质及其司法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