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物本质及其司法适用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事物本质的理论渊源与实践背景 | 第12-20页 |
(一)理论渊源 | 第12-17页 |
1.奥德修斯回家 | 第12-13页 |
2.事物的“自然” | 第13-15页 |
3.善与存在同在 | 第15页 |
4.法的精神 | 第15-16页 |
5.自由法运动 | 第16-17页 |
(二)实践背景 | 第17-20页 |
1.自然法复兴 | 第17-18页 |
2.社会法时代 | 第18-20页 |
二、事物本质概念的界定 | 第20-29页 |
(一)形式界定 | 第20-24页 |
1.事物本质作为应然与实然的连接点 | 第20-22页 |
2.事物本质的规范效力 | 第22-24页 |
(二)实质界定 | 第24-27页 |
1.事物本质之事物 | 第24-26页 |
2.事物本质之本质 | 第26-27页 |
(三)相关概念辨析 | 第27-29页 |
1.事物本质与客观规律 | 第27页 |
2.事物本质与自然法 | 第27-28页 |
3.事物本质与具体秩序 | 第28-29页 |
三、事物本质的司法适用 | 第29-37页 |
(一)形式界定的适用 | 第29-32页 |
1.作为法律漏洞的填补者 | 第29-30页 |
2.贯穿于法律现实化过程之中 | 第30-32页 |
(二)实质界定的适用 | 第32-37页 |
1.法律来自事实 | 第33页 |
2.作为衡平法的事物本质 | 第33-34页 |
3.作为法律渊源的事物本质 | 第34-37页 |
四、事物本质的唯一正解 | 第37-41页 |
(一)形式界定的效力诉求 | 第37-38页 |
(二)实质界定的技艺理性 | 第38-39页 |
(三)唯一正解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目录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