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9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方法和手段 | 第10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注释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拉赫玛尼诺夫《24首钢琴前奏曲》及其变音技法 | 第14-19页 |
一、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及其《钢琴前奏曲》的音乐创作 | 第14-17页 |
(一) 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 | 第14-16页 |
(二) 《24首钢琴前奏曲》的音乐创作 | 第16-17页 |
二、关于“变音”与“变化音” | 第17-18页 |
注释 | 第18-19页 |
第三章 《24首钢琴前奏曲》的变音技法 | 第19-41页 |
一、离调类变音 | 第19-26页 |
(一) 副属和弦 | 第20-23页 |
(二) 副下属和弦 | 第23-24页 |
(三) 离调模进 | 第24-26页 |
二、调式交替类变音 | 第26-32页 |
(一) 同主音大、小调式交替 | 第26-28页 |
(二) 同主音特种调式交替 | 第28-30页 |
(三) 平行调交替 | 第30-32页 |
三、变音类变音 | 第32-36页 |
(一) 属变和弦及重属变和弦 | 第32-34页 |
(二) 下属变和弦 | 第34-36页 |
四、装饰性变音 | 第36-40页 |
(一) 规范化和弦外音的运用 | 第36-38页 |
(二) 和弦外音的综合运用 | 第38-40页 |
注释 | 第40-41页 |
第四章 《24首钢琴前奏曲》的创作特征 | 第41-51页 |
一、巧妙的调性布局 | 第41-42页 |
二、丰富的主题发展手法 | 第42-44页 |
(一) 模进 | 第42页 |
(二) 变奏 | 第42-43页 |
(三) 动机贯穿 | 第43-44页 |
(四) 宽放与紧收 | 第44页 |
三、灵活的和声语言 | 第44-50页 |
(一) 平滑声部的运用 | 第44-47页 |
(二) 色彩装饰性和弦与色彩序列 | 第47-48页 |
(三) 多层结构 | 第48-50页 |
注释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