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7页 |
1.1.1 正交异性桥面结构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1.1.2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常见病害 | 第11-15页 |
1.1.3 课题来源及意义 | 第15-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20页 |
1.2.1 课题所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 | 第17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7-20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0-22页 |
第2章 S-N曲线法基本理论 | 第22-33页 |
2.1 疲劳相关参数与概念 | 第22-25页 |
2.1.1 疲劳基本概念 | 第22页 |
2.1.2 常见应力循环及其特点 | 第22-23页 |
2.1.3 应力谱及其编制办法 | 第23-24页 |
2.1.4 疲劳强度曲线 | 第24-25页 |
2.2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25-26页 |
2.3 钢桥抗疲劳设计及验算的一般方法 | 第26-32页 |
2.3.1 名义应力法及其局限性 | 第27-28页 |
2.3.2 热点应力法 | 第28-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热点应力法评估疲劳性能 | 第33-60页 |
3.1 影响面分析 | 第33-36页 |
3.2 车辆荷载模型 | 第36-37页 |
3.3 ANSYS分析模型 | 第37-41页 |
3.3.1 有限元分析原则 | 第37-38页 |
3.3.2 沥青铺装有限元模型 | 第38-41页 |
3.4 确定横向荷载作用位置 | 第41-46页 |
3.4.1 横向荷载工况 | 第41页 |
3.4.2 各工况横向应力分析结果 | 第41-46页 |
3.5 沥青铺装纵桥向应力历程分析 | 第46-48页 |
3.6 STC铺装改造后应力分析 | 第48-55页 |
3.6.1 STC铺装有限元模型 | 第49页 |
3.6.2 STC铺装计算结果 | 第49-55页 |
3.7 抗疲劳性能评估 | 第55-59页 |
3.7.1 等效应力幅 | 第55-56页 |
3.7.2 两种铺装下的冲击系数 | 第56页 |
3.7.3 修正等效应力幅 | 第56-57页 |
3.7.4 疲劳损伤及寿命计算 | 第57-5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焊接残余应力分析 | 第60-70页 |
4.1 残余应力的基本概念 | 第60-61页 |
4.2 残余应力数值模拟理论 | 第61-64页 |
4.2.1 温度场 | 第61-62页 |
4.2.2 应力场 | 第62页 |
4.2.3 体热源模拟 | 第62-63页 |
4.2.4 初始条件及散热条件 | 第63-64页 |
4.3 材料热物理与力学特征值 | 第64页 |
4.4 有限元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64-65页 |
4.5 焊接数值模拟结果 | 第65-69页 |
4.5.1 焊接过程温度场结果 | 第65-67页 |
4.5.2 焊接残余应力分析 | 第67-6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断裂疲劳理论 | 第70-82页 |
5.1 断裂力学基本理论 | 第70-72页 |
5.2 裂纹开裂模式 | 第72-73页 |
5.3 LEFM法分析疲劳问题的基本理论 | 第73-80页 |
5.3.1 断裂准则 | 第73-74页 |
5.3.2 裂纹扩展速率曲线 | 第74-76页 |
5.3.3 疲劳寿命评估 | 第76-80页 |
5.4 疲劳裂纹扩展模型关键参数的确定 | 第80页 |
5.4.1 确定材料常数 | 第80页 |
5.4.2 初始裂纹长度 | 第80页 |
5.4.3 临界裂纹长度 | 第80页 |
5.5 LEFM与S-N曲线两种疲劳分析方法的比较 | 第80-8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6章 断裂力学理论评估疲劳性能 | 第82-94页 |
6.1 有效应力强度因子 | 第82-83页 |
6.2 计算应力强度因子幅的系列方法 | 第83-84页 |
6.3 奇异单元 | 第84-85页 |
6.4 有限元模型 | 第85-87页 |
6.5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7-92页 |
6.5.1 应力尖端云图及应力强度因子幅 | 第87-89页 |
6.5.2 累积循环次数 | 第89-91页 |
6.5.3 剩余寿命 | 第91-92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4-97页 |
结论 | 第94-95页 |
创新 | 第95页 |
局限性说明 | 第95-96页 |
展望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