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林场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领域性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国内外领域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1.1.1 国内领域研究 | 第10-11页 |
1.1.2 国外领域研究 | 第11-12页 |
1.2 鸟类领域 | 第12-14页 |
1.2.1 巢区和领域的定义 | 第12-13页 |
1.2.2 领域的功能和类型 | 第13页 |
1.2.3 领域行为 | 第13-14页 |
1.2.4 领域大小 | 第14页 |
1.3 研究对象 | 第14-16页 |
1.3.1 形态特征及分布 | 第14-15页 |
1.3.2 栖息地及食性 | 第15页 |
1.3.3 领域性 | 第15-16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3 研究地自然地理概况 | 第17-18页 |
3.1 地理位置 | 第17页 |
3.2 自然条件 | 第17页 |
3.3 地形地貌 | 第17页 |
3.4 自然资源 | 第17-18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4.1 鸟环标记 | 第19页 |
4.2 红尾伯劳领域行为观察 | 第19-20页 |
4.3 栖位点与巢间距离 | 第20页 |
4.4 领域面积和领域重叠 | 第20页 |
4.5 最近巢间距 | 第20-21页 |
4.6 种间关系 | 第21页 |
4.7 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5 研究结果 | 第22-35页 |
5.1 红尾伯劳的领域行为 | 第22-24页 |
5.1.1 飞行方式 | 第22-23页 |
5.1.2 巡飞与鸣叫 | 第23页 |
5.1.3 格斗 | 第23页 |
5.1.4 领域行为的变化 | 第23-24页 |
5.2 红尾伯劳巢的分布 | 第24-26页 |
5.3 红尾伯劳栖位点 | 第26-27页 |
5.4 领域面积 | 第27-31页 |
5.4.1 领域面积变化 | 第27-30页 |
5.4.2 领域面积差异性分析 | 第30页 |
5.4.3 领域重叠 | 第30-31页 |
5.5 最近巢间距 | 第31-33页 |
5.5.1 领域面积和最近巢间距 | 第32-33页 |
5.6 种间关系 | 第33-35页 |
6 讨论 | 第35-39页 |
6.1 筑巢生境 | 第35页 |
6.2 繁殖期的领域性行为的变化 | 第35-36页 |
6.3 领域的定义 | 第36页 |
6.4 领域面积变化 | 第36-37页 |
6.5 种内关系 | 第37-38页 |
6.6 种间关系 | 第38-39页 |
7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