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论文--酶工程论文

疣孢漆斑菌GH-01漆酶产生、纯化及电化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漆酶的定义及其来源第11-12页
        1.1.1 漆酶的定义第11页
        1.1.2 漆酶的来源第11页
        1.1.3 疣孢漆斑菌第11-12页
    1.2 漆酶的性质第12页
    1.3 漆酶的结构第12-14页
        1.3.1 漆酶的活性中心第12-13页
        1.3.2 漆酶的高级结构第13页
        1.3.3 漆酶的催化机理第13-14页
    1.4 真菌漆酶的培养第14-15页
        1.4.1 培养方式第14页
        1.4.2 培养条件第14页
        1.4.3 全自动不锈钢发酵罐第14-15页
    1.5 漆酶的分离纯化第15页
    1.6 漆酶的应用第15-18页
        1.6.1 食品中漆酶的应用第15-16页
        1.6.2 染料脱色和降解第16页
        1.6.3 造纸工业中漆酶的应用第16页
        1.6.4 漆酶的电化学应用第16-17页
        1.6.5 其他应用第17-18页
    1.7 本研究的目的第18-19页
2 疣孢漆斑菌GH-01的液体培养研究第19-28页
    2.1 实验材料第19页
        2.1.1 实验菌株第19页
        2.1.2 主要试剂第19页
        2.1.3 主要仪器第19页
        2.1.4 培养基第19页
    2.2 实验方法第19-21页
        2.2.1 疣孢漆斑菌GH-01的活化第19-20页
        2.2.2 漆酶活力的测定第20页
        2.2.3 漆酶蛋白含量的测定第20页
        2.2.4 疣孢漆斑菌液体发酵产酶的初步测定第20页
        2.2.5 种子液接种量对疣孢漆斑菌产漆酶活力的影响第20页
        2.2.6 发酵液接种量对产漆酶活力的影响第20-21页
        2.2.7 接种菌龄对产漆酶活力的影响第21页
        2.2.8 Cu浓度对产漆酶活力的影响第21页
        2.2.9 常规漆酶底物对产漆酶活力的影响第21页
        2.2.10 发酵罐放大培养产漆酶的研究第2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1-26页
        2.3.1 蛋白质标准曲线第21-22页
        2.3.2 疣孢漆斑菌GH-01液体发酵产酶的一般进程第22页
        2.3.3 种子液接种量对产漆酶活力的影响第22-23页
        2.3.4 接种菌龄对产漆酶活力的影响第23页
        2.3.5 发酵液接种量对产酶活力的影响第23-24页
        2.3.6 铜离子浓度对产酶活力的影响第24页
        2.3.7 酚类物质对产漆酶活力的影响第24-25页
        2.3.8 优化后的疣孢漆斑菌GH-01发酵罐产漆酶的一般进程第25-26页
        2.3.9 发酵罐培养疣孢漆斑菌GH-01补加营养物质的研究第26页
    2.4 讨论第26-27页
    2.5 本章小结第27-28页
3 漆酶的纯化第28-34页
    3.1 实验材料第28页
        3.1.1 实验菌株第28页
        3.1.2 药品第28页
        3.1.3 主要仪器第28页
        3.1.4 培养基第28页
    3.2 实验方法第28-30页
        3.2.1 粗酶液的制备第28页
        3.2.2 缓冲体系的选择第28-29页
        3.2.3 硫酸铵盐析第29页
        3.2.4 透析第29页
        3.2.5 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第29-30页
        3.2.6 Sephadex G-75分子筛层析第30页
        3.2.7 凝胶电泳检测纯化后的漆酶第30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0-33页
        3.3.1 缓冲体系的确定第30-31页
        3.3.2 缓冲液pH值的确定第31页
        3.3.3 离子交换层析离子强度的选择第31页
        3.3.4 硫酸铵饱和度的确定第31-32页
        3.3.5 目的蛋白的分离纯化第32页
        3.3.6 纯化结果第32-33页
    3.4 讨论第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4 漆酶部分酶学性质及对染料的脱色研究第34-41页
    4.1 实验材料第34-35页
        4.1.1 主要试剂第34页
        4.1.2 主要仪器第34-35页
    4.2 实验方法第35页
        4.2.1 漆酶的纯化第35页
        4.2.2 温度对漆酶活性的影响及热稳定性的研究第35页
        4.2.3 pH值对漆酶活性的影响及热稳定性的研究第35页
        4.2.4 漆酶染料脱色的研究第35页
    4.3 结果分析第35-39页
        4.3.1 温度对漆酶活性的影响及热稳定性的研究第35-36页
        4.3.2 pH值对漆酶活性的影响及pH稳定性的研究第36-37页
        4.3.3 漆酶对不同染料的脱色第37页
        4.3.4 不同染料含量对降解率的影响第37-38页
        4.3.5 漆酶含量的影响第38页
        4.3.6 全扫描结果与分析第38-39页
    4.4 讨论第39-40页
    4.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5 漆酶的电化学研究第41-47页
    5.1 材料与设备第41页
        5.1.1 实验材料第41页
        5.1.2 主要试剂第41页
        5.1.3 主要仪器及电极第41页
    5.2 方法第41-42页
        5.2.1 电化学测量方法第41页
        5.2.2 制备Lac-Nafion/GP电极第41页
        5.2.3 Lac-Nafion/GP电极的直接电化学第41页
        5.2.4 Lac-Nafion/GP电极的对O_2电催化作用第41-42页
        5.2.5 Lac-Nafion/GP电极的对H_2O_2电催化作用第42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2-45页
        5.3.1 Lac-Nafion/GP电极直接电化学现象第42页
        5.3.2 Lac-Nafion/GP电极对O_2电催化作用第42-43页
        5.3.3 Lac-Nafion/GP电极的对H_2O_2电催化作用第43页
        5.3.4 不同pH值下,Lac-Nafion/GP电极对H_2O_2电催化作用第43-44页
        5.3.5 不同H_2O_2浓度下,Lac-Nafion/GP电极对H_2O_2电催化作用第44页
        5.3.6 对不同H_2O_2浓度下的Lac-Nafion/GP电极的I-T(电流时间)曲线第44-45页
    5.4 讨论第45-46页
    5.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种丁香对供氮处理及淹水胁迫的光合和生理特性的响应
下一篇: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林场红尾伯劳(Lanius cristatus)领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