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链霉菌麦芽糖转糖基酶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其产酶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大环糊精及其研究进展第10-18页
     ·大环糊精概述第10-11页
     ·大环糊精的命名第11-12页
     ·大环糊精的结构性质第12-15页
     ·大环糊精的检测鉴定第15-16页
     ·包合物第16-17页
     ·大环糊精的应用与展望第17-18页
   ·大环糊精制备用酶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第20-23页
     ·表达载体pET-GST第21页
     ·表达宿主菌E.coli BL21第21-22页
     ·外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影响因素第22-23页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23-25页
第二章 基因工程菌的构建第25-41页
   ·材料与仪器第27-29页
     ·菌株和质粒第27页
     ·主要试剂、培养基和常见溶液配制第27-28页
     ·实验仪器第28-29页
   ·实验方法第29-34页
     ·引物设计第29页
     ·菌株培养第29-30页
     ·Streptomyces ssp. ST66基因组提取第30页
     ·pET-GST质粒提取第30页
     ·麦芽糖转糖基酶基因的PCR扩增第30-31页
     ·DNA的双酶切第31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31-32页
     ·感受态细胞制备第32页
     ·连接产物的转化第32-33页
     ·阳性克隆子的筛选第33页
     ·DNA测序第33页
     ·表达用工程菌的构建和诱导表达第33页
     ·麦芽糖转糖基酶活性分析第33-34页
   ·结果与讨论第34-40页
     ·基因组DNA的提取第34页
     ·PCR扩增麦芽糖转糖基酶基因第34-35页
     ·质粒pET-GST提取第35-36页
     ·重组阳性克隆子筛选第36-37页
     ·Mal Q基因测序第37-38页
     ·表达用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初步诱导表达第38-39页
     ·酶活力测定第39-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麦芽糖转糖基酶的初步纯化与鉴定第41-51页
   ·材料与仪器第41-43页
     ·菌株第41-42页
     ·主要生化试剂和仪器第42-43页
   ·实验方法第43-45页
     ·粗酶液的制备第43页
     ·Ni-NTA柱亲和色谱第43-44页
     ·SDS-PAGE检测第44页
     ·淀粉环化实验第44-45页
     ·抗葡萄糖淀粉酶淀粉的测定第45页
     ·薄层色谱分析第45页
   ·结果与讨论第45-50页
     ·阳性重组质粒pET-GST-Mal Q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第45-46页
     ·亲和色谱纯化目标蛋白第46-47页
     ·环化反应液的抗葡萄糖淀粉酶处理分析第47-48页
     ·薄层色谱检测第48-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基因工程菌发酵产酶的研究第51-63页
   ·材料与仪器第52页
     ·菌株第52页
     ·主要生化试剂和仪器第52页
   ·实验方法第52-56页
     ·E.coli BL21/pET-GST-Mal Q生长曲线的测定第52页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测定第52-53页
     ·酶活的测定第53页
     ·E.coli BL21/pET-GST-Mal Q的诱导培养和酶液收集第53-54页
     ·薄层色谱检测Amylomaltase的表达第54页
     ·不同诱导时间的影响第54页
     ·不同诱导温度的影响第54-55页
     ·不同IPTG(诱导剂)浓度的影响第55页
     ·不同诱导前OD_(600)的影响第55页
     ·不同培养转速的影响第55-56页
     ·优化诱导发酵条件下基因工程菌产酶第56页
   ·结果与讨论第56-62页
     ·生长曲线的绘制第56-57页
     ·诱导时间对E.coli BL21/pET-GST-Mal Q发酵产酶影响第57-58页
     ·诱导温度对E.coli BL21/pET-GST-Mal Q发酵产酶影响第58-59页
     ·IPTG浓度对E.coli BL21/pET-GST-Mal Q发酵产酶影响第59-60页
     ·诱导前OD_(600)对E.coli BL21/pET-GST-Mal Q发酵产酶影响第60-61页
     ·诱导转速对E.coli BL21/pET-GST-Mal Q发酵产酶影响第61-62页
     ·优化诱导发酵条件下基因工程菌产酶分析第62页
   ·小结第62-63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结论第63-64页
   ·展望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1页
附录 表达载体pET-GST第71-72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暗能量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动态高压微射流技术对胰蛋白酶和菠萝蛋白酶性质和构象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