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前言 | 第9-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1 心理疾病污名现象 | 第9页 |
1.1.2 心理疾病污名的影响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2.1 心理疾病污名 | 第11-14页 |
2.1.1 心理疾病污名的定义 | 第11页 |
2.1.2 心理疾病污名的分类 | 第11-12页 |
2.1.3 心理疾病污名的影响因素 | 第12-13页 |
2.1.4 心理疾病污名的相关理论 | 第13-14页 |
2.2 对心理疾病污名的干预 | 第14-17页 |
2.2.1 教育方式对心理疾病污名的干预 | 第14-15页 |
2.2.2 教育内容对心理疾病污名干预的影响 | 第15-17页 |
2.3 心理疾病观核心维度 | 第17-18页 |
2.3.1 心理疾病观核心维度的提出 | 第17-18页 |
2.3.2 心理疾病观核心维度的内容及影响 | 第18页 |
2.4 文献总结及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18-20页 |
2.4.1 对以往研究的评价 | 第18页 |
2.4.2 研究构想及研究假设 | 第18-20页 |
3 研究一 心理疾病观核心维度与抑郁症污名的关系 | 第20-28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3.2.1 被试 | 第20-21页 |
3.2.2 实验设计 | 第21页 |
3.2.3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3.2.4 测量工具 | 第21-22页 |
3.2.5 实验程序 | 第22页 |
3.3 结果分析 | 第22-27页 |
3.3.1 实验操纵检验 | 第22-24页 |
3.3.2 心理疾病观核心维度对抑郁症污名的影响 | 第24-27页 |
3.4 小结 | 第27-28页 |
4 研究二 教育对抑郁症污名的干预——基于心理疾病观核心维度 | 第28-37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28-30页 |
4.2.1 被试 | 第28-29页 |
4.2.2 研究设计 | 第29页 |
4.2.3 研究材料 | 第29页 |
4.2.4 测量工具 | 第29页 |
4.2.5 研究程序 | 第29-30页 |
4.2.6 统计方法 | 第30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30-36页 |
4.3.1 干预组与控制组的前测水平比较 | 第30-31页 |
4.3.2 教育对抑郁症污名的干预效果 | 第31-33页 |
4.3.3 核心维度在教育对抑郁症污名干预中的中介作用 | 第33-36页 |
4.4 小结 | 第36-37页 |
5 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干预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 第37-38页 |
6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38-40页 |
6.1 研究的不足 | 第38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38-40页 |
7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6页 |
附录 | 第46-53页 |
附录1: 研究一及研究二所用实验材料 | 第46-48页 |
附录2: 研究一及研究二所用量表 | 第48-50页 |
附录3: 研究二干预材料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