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物权论文

论混合共同担保中各担保人的内部追偿权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引言第9-15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3页
    1.4 主要研究方法第13-15页
        1.4.1 文献研究法第13页
        1.4.2 实证分析法第13-14页
        1.4.3 比较分析法第14-15页
第2章 混合共同担保的理论基础第15-19页
    2.1 担保制度的发展简史第15-16页
    2.2 混合共同担保的概念与特征第16-19页
        2.2.1 混合共同担保的概念第16页
        2.2.2 混合共同担保的特征第16-19页
第3章 混合共同担保内部追偿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第19-29页
    3.1 混合共同担保内部追偿权的立法现状第19-20页
    3.2 混合共同担保内部追偿权的理论争议第20-25页
        3.2.1 肯定说第21-22页
        3.2.2 否定说第22-24页
        3.2.3 观点分析总结第24-25页
    3.3 混合共同担保内部追偿权的司法现状第25-29页
第4章 混合共同担保担保人追偿权的比较法研究第29-36页
    4.1 德国民法对于混合共同担保担保人追偿权的规定第29-32页
        4.1.1 德国民法对于混合共同担保担保人追偿权规定的特点第30-31页
        4.1.2 中德对于混合共同担保担保人追偿权规定的差异第31-32页
    4.2 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对于混合共同担保担保人追偿权的规定第32-33页
        4.2.1 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对于混合共同担保担保人追偿权规定的特点第32-33页
        4.2.2 大陆与台湾地区对于混合共同担保担保人追偿权规定的差异第33页
    4.3 对我们的启示第33-36页
第5章 实现混合共同担保内部追偿权的规则完善第36-42页
    5.1 实现混合共同担保内部追偿权的顺序第36-39页
        5.1.1 实现混合共同担保内部追偿权顺序的立法变迁第36-37页
        5.1.2 现行法律对于实现混合共同担保内部追偿权顺序的不足第37-38页
        5.1.3 实现混合共同担保内部追偿权顺序的完善第38-39页
    5.2 混合共同担保内部追偿权的份额第39-42页
        5.2.1 对于混合共同担保内部追偿权份额的不同观点第39-40页
        5.2.2 按比例计算混合共同担保内部追偿权份额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第40-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效调查研究--以福建省光泽县为例
下一篇:小区物业服务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