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论文的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1.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质量期待提高 | 第9页 |
2.农村家长意识提高,期盼优质教育 | 第9页 |
3.基于个人的工作经历 | 第9-10页 |
(二)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理论意义 | 第10页 |
2.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2.问卷调查法 | 第11页 |
3.访谈法 | 第11页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1.小班 | 第11-12页 |
2.小班化教学 | 第12-13页 |
3.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 | 第13-14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1.国外关于小班化教学的理论研究 | 第14-15页 |
2.国外关于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 第15页 |
(二)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1.国内关于小班化教学的理论研究 | 第16页 |
2.国内关于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 第16-18页 |
3.国内关于农村小班化教学的研究 | 第18-19页 |
(三)研究综述述评 | 第19-20页 |
二、小班化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一)以人为本的理论 | 第20-21页 |
(二)主体性教育理论 | 第21-22页 |
(三)教育公平理论 | 第22-24页 |
(四)多元智能理论 | 第24-27页 |
三、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第27-42页 |
(一)问卷调查实施过程 | 第27页 |
(二)问卷调查现状分析 | 第27-38页 |
1.师生人数方面 | 第27-28页 |
2.概念理解方面 | 第28-29页 |
3.学习状态方面 | 第29-31页 |
4.教学方法方面 | 第31-33页 |
5.学习方法方面 | 第33-36页 |
6.教学评价方面 | 第36-38页 |
(三)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的问题分析 | 第38-42页 |
1.教师资源冗余突出,没有充分实现价值 | 第38页 |
2.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没有真正懂得内涵 | 第38-39页 |
3.学生课上状态慵懒,课堂参与程度较低 | 第39页 |
4.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师生互动交流不足 | 第39-40页 |
5.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 第40页 |
6.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没有构建多元评价 | 第40-42页 |
四、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 第42-48页 |
(一)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问题的原因 | 第42-45页 |
1.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并未完全确立 | 第42-43页 |
2.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足 | 第43页 |
3.师生之间的沟通流于形式,缺乏真正交往互动 | 第43-44页 |
4.课堂教学多是教师讲授,学生主动、探究不足 | 第44-45页 |
(二)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问题的对策 | 第45-48页 |
1.提高教师资源利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第45页 |
2.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深化教师教育理念 | 第45-46页 |
3.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 第46页 |
4.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 第46页 |
5.合理安排学习方式,有效指导学生学习 | 第46-47页 |
6.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 | 第51-54页 |
附录一:农村小班教学调查问卷小班化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 | 第51-53页 |
附录二:农村小班教学教师访谈提纲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