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20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1.对话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的趋向 | 第10页 |
2.当前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存在偏差 | 第10页 |
3.基于对话教学对师生言语行为的思考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实践意义 | 第11页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1.言语 | 第11-12页 |
2.言语行为 | 第12-13页 |
3.对话教学 | 第13页 |
(四)国内外关于言语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13-20页 |
1.国外关于言语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2.国内关于言语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15-20页 |
一、对话教学的意蕴 | 第20-25页 |
(一)对话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20-21页 |
1.现象学理论 | 第20页 |
2.解释学理论 | 第20页 |
3.交往行为理论 | 第20-21页 |
4.建构主义理论 | 第21页 |
(二)对话教学的特点 | 第21-23页 |
1.主体间性 | 第21-22页 |
2.平等、互尊 | 第22页 |
3.开放性 | 第22-23页 |
4.理解性 | 第23页 |
5.生成性 | 第23页 |
(三)对话教学与言语行为的关联性 | 第23-25页 |
二、研究设计 | 第25-30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25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文献法 | 第26页 |
2.观察法 | 第26页 |
3.调查法 | 第26-27页 |
(四)研究工具:改进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 第27-30页 |
三、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的结果分析 | 第30-44页 |
(一)基于改进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的量化分析 | 第30-39页 |
1.课堂结构 | 第32-34页 |
2.教学风格 | 第34-35页 |
3.课堂提问 | 第35-38页 |
4.教学氛围 | 第38-39页 |
(二)基于观察、调查的质化分析 | 第39-44页 |
1.小学语文师生的直接言语行为分析 | 第39-41页 |
2.小学语文师生的间接言语行为分析 | 第41-44页 |
四、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的现状 | 第44-51页 |
(一)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一致性的表现 | 第44-47页 |
1.师生关系平等、互尊 | 第44页 |
2.课堂提问具有理解性 | 第44-45页 |
3.师生互动体现主体性 | 第45-47页 |
4.教学方法多元、开放 | 第47页 |
(二)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47-51页 |
1.学生言语行为呈被动性 | 第47页 |
2.师生言语行为难以共鸣 | 第47-49页 |
3.师生问答言语行为呈形式化 | 第49页 |
4.教师言语行为的对象缺乏全体性 | 第49-50页 |
5.师生言语行为的种类较少 | 第50-51页 |
五、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问题的消极性及原因分析 | 第51-56页 |
(一)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问题的消极性 | 第51-52页 |
1.认知方式日益僵化 | 第51页 |
2.师生关系不平等 | 第51页 |
3.教学过程形式化 | 第51-52页 |
4.语文教学重工具性轻人文性 | 第52页 |
(二)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52-56页 |
1.学生主体性意识不强 | 第52-53页 |
2.师生彼此倾听不足 | 第53-54页 |
3.师生关于对话教学的认识不全面 | 第54页 |
4.教师过度追求课堂效率 | 第54-55页 |
5.师生言语行为缺乏艺术性 | 第55-56页 |
六、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走向实质性对话教学的建议 | 第56-60页 |
(一)走向以师生为主体的言语行为 | 第56页 |
(二)走向以倾听为特征的言语行为 | 第56-57页 |
(三)走向以启发为目的的言语行为 | 第57-58页 |
(四)走向以生成为过程的言语行为 | 第58页 |
(五)走向以艺术性为色彩的言语行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 | 第62-75页 |
附录 1:所选课堂实录样本 | 第62-63页 |
附录 2:所有样本的分析矩阵 | 第63-73页 |
附录 3: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研究(学生问卷) | 第73-74页 |
附录4: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中师生言语行为研究(教师访谈提纲)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