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列车空调替代制冷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7页 |
1.3 列车空调制冷系统仿真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列车空调系统性能优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4.1 换热器结构参数的优化 | 第19-20页 |
1.4.2 合理控制新风量减少冷负荷 | 第20-21页 |
1.4.3 变频压缩机技术的应用 | 第21-22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列车空调系统四种替代制冷剂筛选 | 第23-36页 |
2.1 列车空调系统替代制冷剂的筛选原则 | 第23-25页 |
2.2 列车空调测试工况理论循环计算 | 第25-32页 |
2.2.1 计算简化条件 | 第25-27页 |
2.2.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27-32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列车空调系统稳态性能仿真 | 第36-55页 |
3.1 列车空调系统部件仿真模型 | 第36-44页 |
3.1.1 压缩机仿真模型 | 第37-39页 |
3.1.2 换热器仿真模型 | 第39-40页 |
3.1.3 节流部件仿真模型 | 第40-42页 |
3.1.4 连接管路模型 | 第42-43页 |
3.1.5 换热介质物性计算模型 | 第43-44页 |
3.2 列车空调系统稳态仿真平台建立 | 第44-47页 |
3.2.1 空调系统稳态仿真算法 | 第44-47页 |
3.2.2 空调系统稳态仿真软件的界面 | 第47页 |
3.3 列车空调系统稳态仿真模型的应用 | 第47-53页 |
3.3.1 列车空调系统性能实验测试 | 第48-52页 |
3.3.2 列车空调系统稳态仿真模型的修正及验证 | 第52-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列车空调蒸发器管路连接优化设计及仿真分析 | 第55-65页 |
4.1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56-57页 |
4.2 蒸发器管路连接优化遗传算法设计 | 第57-61页 |
4.2.1 编码 | 第57-58页 |
4.2.2 初始化种群 | 第58-60页 |
4.2.3 适应度计算 | 第60页 |
4.2.4 选择 | 第60页 |
4.2.5 交叉 | 第60-61页 |
4.2.6 变异 | 第61页 |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61-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列车空调换热器布置方案的设计优化及仿真分析 | 第65-80页 |
5.1 换热器风侧CFD模拟 | 第65-70页 |
5.1.1 换热器风侧建模 | 第65-67页 |
5.1.2 多孔介质模型 | 第67-69页 |
5.1.3 换热器迎面风速分布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5.2 换热器布置方案的改进 | 第70-76页 |
5.2.1 多种换热器布置方案的组合 | 第70-74页 |
5.2.2 多种组合下的系统联合仿真分析 | 第74-76页 |
5.3 冷凝器迎面风速分布不均匀性改进 | 第76-79页 |
5.3.1 导风均匀结构的设计 | 第76-77页 |
5.3.2 系统联合仿真结果分析 | 第77-7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研究结果 | 第80-81页 |
研究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件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