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0页 |
1.1 猪流感病毒概述 | 第13-14页 |
1.1.1 猪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 | 第13页 |
1.1.2 猪流感病毒蛋白结构和功能 | 第13-14页 |
1.2 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情况 | 第14-16页 |
1.2.1 古典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 | 第15页 |
1.2.2 欧洲类禽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 | 第15页 |
1.2.3 重组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 | 第15-16页 |
1.2.4 人源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 | 第16页 |
1.3 SI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 第16-17页 |
1.4 核糖核蛋白复合体以及NS蛋白对病毒复制的影响 | 第17-18页 |
1.4.1 核糖核蛋白复合体(vRNPs)与聚合酶活性 | 第17-18页 |
1.4.2 非结构蛋白NS与干扰素IFN | 第18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强弱毒株的确立及小鼠肺组织MRNA转录组分析 | 第20-34页 |
2.1 材料 | 第20页 |
2.1.1 毒株与细胞 | 第20页 |
2.1.2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2.2 方法 | 第20-23页 |
2.2.1 代表性毒株的确定 | 第20页 |
2.2.2 强弱毒株的确定 | 第20-22页 |
2.2.3 小鼠肺组织mRNA转录组分析 | 第22-23页 |
2.3 结果 | 第23-32页 |
2.3.1 代表性毒株的确定 | 第23页 |
2.3.2 强弱毒株的确定 | 第23-27页 |
2.3.3 小鼠肺组织mRNA转录组差异性分析结果 | 第27-32页 |
2.4 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基因重组对欧洲类禽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第34-53页 |
3.1 材料 | 第34-35页 |
3.1.1 毒株与细胞 | 第34页 |
3.1.2 菌种与质粒 | 第34页 |
3.1.3 实验动物 | 第34页 |
3.1.4 主要试剂 | 第34-35页 |
3.1.5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3.2 方法 | 第35-43页 |
3.2.1 引物设计 | 第35页 |
3.2.2 病毒RNA提取及反转录 | 第35-36页 |
3.2.3 8片段的RT-PCR扩增 | 第36-37页 |
3.2.4 重组质粒的构建、鉴定及纯化 | 第37-41页 |
3.2.5 病毒的拯救与鉴定 | 第41页 |
3.2.6 多种重组病毒的拯救及鉴定 | 第41-42页 |
3.2.7 不同重组病毒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42页 |
3.2.8 不同重组病毒对小鼠的致病性试验 | 第42页 |
3.2.9 vRNPs相关聚合酶活性的检测 | 第42页 |
3.2.10 荧光定量PCR检测IFN的表达 | 第42-43页 |
3.3 结果 | 第43-51页 |
3.3.1 拯救病毒的鉴定 | 第43-45页 |
3.3.2 拯救病毒对小鼠致病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3 重组病毒的拯救及鉴定结果 | 第46-47页 |
3.3.4 不同病毒生长曲线的绘制 | 第47-48页 |
3.3.5 不同病毒对小鼠的致病试验的差异 | 第48-50页 |
3.3.6 重组病毒聚合酶活性的检测 | 第50-51页 |
3.3.7 荧光定量PCR检测IFN的表达情况 | 第51页 |
3.4 讨论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作者简历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