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广谱性高效菌株DCE-01关键脱胶酶多基因同源共表达体系构建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1.1 麻类纤维的优良特征第13页
    1.2 脱胶是麻类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第13页
    1.3 麻纤维伴生物的组成与结构第13-14页
        1.3.1 麻纤维伴生物组成第13-14页
        1.3.2 麻纤维伴生物的结构第14页
    1.4 麻类脱胶的关键酶第14-15页
        1.4.1 果胶酶第14-15页
        1.4.2 木聚糖酶第15页
        1.4.3 甘露聚糖酶第15页
    1.5 麻类生物脱胶的技术原理第15-16页
    1.6 DCE-01菌株具有广谱性和高效性特点第16页
    1.7 DCE-01菌株脱胶关键酶基因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8 多基因共表达第17页
    1.9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第二章 DCE-01菌株关键脱胶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第19-28页
    2.1 材料第19-20页
        2.1.1 菌株与载体第19页
        2.1.2 试剂第19-20页
        2.1.3 仪器设备第20页
        2.1.4 实验培养基第20页
    2.2 方法第20-23页
        2.2.1 菌株DCE-01的活化第20-21页
        2.2.2 菌株DCE-01的基因组DNA提取第21页
        2.2.3 引物设计第21页
        2.2.4 PCR扩增DCE-01关键脱胶酶基因第21-22页
        2.2.5 目的片段回收第22页
        2.2.6 平末端PCR克隆基因片段加尾第22页
        2.2.7 目的片段的TA连接第22-23页
        2.2.8 重组质粒构建与转化第23页
        2.2.9 筛选与鉴定重组子第23页
        2.2.10 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基因第2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3-27页
        2.3.1 DCE-01菌株基因组DNA提取第23-24页
        2.3.2 扩增关键酶基因第24页
        2.3.3 筛选与鉴定重组子第24-25页
        2.3.4 关键脱胶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5-27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27-28页
第三章 关键脱胶酶的多基因共表达第28-40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8-29页
        3.1.1 菌株与载体第28页
        3.1.2 试剂第28页
        3.1.3 仪器设备第28页
        3.1.4 主要培养基第28-29页
    3.2 方法第29-34页
        3.2.1 引物设计第29页
        3.2.2 关键脱胶酶基因克隆与载体构建第29-31页
        3.2.3 共表达质粒的构建第31页
        3.2.4 重组子的鉴定及筛选第31页
        3.2.5 酶的诱导表达第31-33页
        3.2.6 SDS-PAGE电泳分析第33-34页
        3.2.7 测定酶活力第3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4-39页
        3.3.1 脱胶关键酶基因克隆及载体构建第34-35页
        3.3.2 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鉴定第35-36页
        3.3.3 重组菌株表达产物SDS-PAGE电泳分析第36页
        3.3.4 酶活性测定第36-37页
        3.3.5 重组菌株酶活性测定第37-39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39-40页
第四章 重组质粒在DCE-01菌株中的表达第40-48页
    4.1 材料和仪器第40页
        4.1.1 菌株和质粒第40页
        4.1.2 主要试剂第40页
        4.1.3 仪器设备第40页
    4.2 方法第40-42页
        4.2.1 DCE-01菌株活化提纯第40页
        4.2.2 制备DCE-01的感受态细胞第40-41页
        4.2.3 重组质粒的转化第41页
        4.2.4 重组菌株的酶切验证第41页
        4.2.5 菌悬液培养第41页
        4.2.6 酶活力的测定第41页
        4.2.7 脱胶实验第41-42页
        4.2.8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单糖浓度第4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2-47页
        4.3.1 DCE-01重组质粒检验第42页
        4.3.2 不同时间点酶活性测定第42-47页
    4.4 小结与讨论第47-48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48-50页
    5.1 研究结果第48-49页
    5.2 创新点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6页
致谢第56-57页
作者简历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口蹄疫病毒VP3定点突变体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和免疫血清学研究
下一篇:基因重组对欧洲类禽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