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蒙古牧户视角的生态奖补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本文技术路线图 | 第18页 |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现状分析 | 第19-27页 |
2.1 我国牧区保护政策和实践发展历程 | 第19-22页 |
2.1.1 牧区保护政策和实践 | 第19-20页 |
2.1.2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情况 | 第20-22页 |
2.2 内蒙古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现状分析 | 第22-24页 |
2.2.1 牧业旗县自然和经济概况 | 第22-23页 |
2.2.2 内蒙古两轮草原奖补政策分析 | 第23-24页 |
2.3 我国草原奖补政策相关研究 | 第24-27页 |
2.3.1 草原奖补政策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2.3.2 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研究 | 第25-27页 |
三、草原奖补政策的满意度评价分析 | 第27-37页 |
3.1 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 第27-30页 |
3.1.1 研究区域 | 第27-29页 |
3.1.2 数据来源 | 第29-30页 |
3.2 调研数据分析 | 第30-33页 |
3.2.1 调研户个体特征 | 第30-31页 |
3.2.2 调研户生产生活条件 | 第31-33页 |
3.3 政策满意度 | 第33-37页 |
3.3.1 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33-35页 |
3.3.2 人口统计特征与政策满意度 | 第35-36页 |
3.3.3 主观评价与政策满意度 | 第36-37页 |
四、草原奖补政策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37-43页 |
4.1 变量选择及假设 | 第37-38页 |
4.1.1 个人特征变量 | 第37页 |
4.1.2 生产生活条件变量 | 第37-38页 |
4.1.3 主观评价变量 | 第38页 |
4.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38-39页 |
4.3 模型的选择与建立 | 第39-41页 |
4.4 回归结果及解释 | 第41-43页 |
4.4.1 牧户个人特征的影响因素 | 第41页 |
4.4.2 生产生活条件的影响因素 | 第41-43页 |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3-46页 |
5.1 结论 | 第43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43-45页 |
5.2.1 动态调整补贴金额度 | 第43-44页 |
5.2.2 建立新型职业牧民制度 | 第44页 |
5.2.3 促进牧区生态移民再就业 | 第44-45页 |
5.3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附件 | 第52-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