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4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7-12页 |
第一节 构成“注意”视角的要素 | 第8-10页 |
一、“锚”及“锚”的释义 | 第8页 |
二、选择性注意 | 第8-9页 |
三、分配性注意 | 第9-10页 |
第二节 和声感知能力的构建 | 第10-12页 |
一、“感知”的释义 | 第10-11页 |
二、从和声感觉到和声知觉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注意”视角下的“锚”培养和声感知能力的过程 | 第12-21页 |
第一节 针对听觉掩蔽效应设置“锚”来感知和声 | 第12-13页 |
第二节 “选择性注意”视角下以音色的个性为“锚”感觉和声的局部 | 第13-19页 |
一、捕捉和弦内部的音高 | 第14-17页 |
二、观察不同的旋律位置 | 第17页 |
三、感受声部运动的方向 | 第17-19页 |
第三节 “分配性注意”视角下以音色的共性为“锚”知觉和声的整体 | 第19-21页 |
一、和声的织体形态 | 第19页 |
二、和声的力度性与色彩性 | 第19-20页 |
三、和声运动的张力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注意”视角下的“锚”对培养和声感知能力的作用与意义 | 第21-24页 |
第一节 和声感知能力的内化积累 | 第21-22页 |
一、丰富音乐想象 | 第21页 |
二、完善音乐思维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和声感知能力的外化体现 | 第22-24页 |
一、和声的二次创作——音乐表演 | 第22页 |
二、为和声赋予新的意义——音乐创作 | 第22-24页 |
结论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