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烈士未成年子女心理关怀的小组工作实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相关方法与文献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外关于烈士未成年子女心理关怀服务和典型案例第10-11页
        1.2.2 国内关于烈士未成年子女心理关怀服务和典型案例第11-12页
        1.2.3 对国内外相关方法与文献的述评第12-13页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13-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3-14页
        1.3.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4 概念界定第15-17页
        1.4.1 烈士未成年子女第15页
        1.4.2 心理关怀第15-16页
        1.4.3 负面情绪第16-17页
第2章 烈士未成年子女心理关怀服务的需求评估第17-22页
    2.1 研究对象来源第17页
    2.2 烈士未成年子女心理关怀的需求评估第17-20页
        2.2.1 情绪梳理需求第18页
        2.2.2 人际提升需求第18-19页
        2.2.3 情感支持需求第19-20页
    2.3 小组工作介入的可行性分析第20-22页
第3章 烈士未成年子女心理关怀的小组方案设计第22-28页
    3.1 小组基本情况第22-24页
    3.2 小组目标第24-25页
        3.2.1 总体目标第24页
        3.2.2 具体目标第24-25页
    3.3 小组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第25-27页
        3.3.1 互动理论第25页
        3.3.2 社会支持理论第25-26页
        3.3.3 优势视角理论第26-27页
    3.4 小组活动的设计第27-28页
第4章 小组活动的介入过程及分析第28-41页
    4.1 第一节活动:你不是一个人来的第28-30页
    4.2 第二节活动:我能管住我自己第30-32页
    4.3 第三节活动:我们是朋友第32-34页
    4.4 第四节活动:快乐学习小天地第34-36页
    4.5 第五节活动:爱的港湾第36-38页
    4.6 第六节活动:我行我秀第38-41页
第5章 小组工作介入的评估与反思第41-45页
    5.1 小组工作介入的评估第41-43页
        5.1.1 对组员的评估第41-42页
        5.1.2 对社会工作者的评估第42-43页
    5.2 小组工作介入的反思第43-45页
第6章 结语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附录第49-50页
作者简介第50-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辅助生殖治疗的女性心理焦虑缓解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
下一篇:提升困境未成年人抗逆力的社会工作实践--以北京市海淀区R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