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14-29页 |
2.1 常规控制图的相关理论以及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2.1.1 常规控制图的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2.1.2 常规控制图的判断准则 | 第18页 |
2.1.3 常规控制图的相关文献分析 | 第18-20页 |
2.2 选控图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20-24页 |
2.2.1 两种质量的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2.2.2 选控图的应用条件 | 第21-22页 |
2.2.3 选控图的控制界限 | 第22-23页 |
2.2.4 选控图的相关文献分析 | 第23-24页 |
2.3 过程能力分析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第24-28页 |
2.3.1 过程能力的基本概念 | 第24-25页 |
2.3.2 过程能力指数评价 | 第25-26页 |
2.3.3 过程能力指数的适用条件 | 第26页 |
2.3.4 过程能力的相关文献分析 | 第26-28页 |
2.4 文献述评 | 第28-29页 |
第3章 基于数据转换的非正态过程监控 | 第29-42页 |
3.1 非正态分布下统计过程控制(SPC)分析 | 第29-32页 |
3.2 基于BOX-COX转换方法的非正态数据转换 | 第32-37页 |
3.2.1 BOX-COX转换基本原理 | 第32-34页 |
3.2.2 BOX-COX转换方法仿真研究 | 第34-37页 |
3.3 基于INT转换方法的SPC模型 | 第37-38页 |
3.3.1 INT转换原理 | 第37-38页 |
3.3.2 简化的INT转换 | 第38页 |
3.4 两种转换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38-42页 |
第4章 非正态条件下的过程能力分析 | 第42-46页 |
4.1 常规过程能力指数 | 第42-44页 |
4.2 基于BOX-COX转换的非正态过程能力分析 | 第44-45页 |
4.3 非正态分布工序参数质量监控和诊断程序 | 第45-46页 |
第5章 非正态条件下汽车零部件生产过程质量监控 | 第46-55页 |
5.1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整体概况 | 第46-48页 |
5.2 M汽车零部件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与诊断 | 第48-55页 |
5.2.1 M汽车零部件企业背景简介 | 第48页 |
5.2.2 喷油嘴孔径加工过程质量监控 | 第48-51页 |
5.2.3 喷油嘴孔径加工过程质量诊断 | 第51-55页 |
第6章 非正态分布下汽车零部件企业质量改进对策 | 第55-58页 |
6.1 汽车零部件企业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 第55页 |
6.2 汽车零部件企业质量管理的改进对策和建议 | 第55-58页 |
6.2.1 推进质量文化建设 | 第56页 |
6.2.2 更新和扩展体系审核流程 | 第56页 |
6.2.3 规范供应商质量控制标准 | 第56页 |
6.2.4 提升企业资源价值发挥的充分有效性 | 第56-57页 |
6.2.5 完善预防质量问题的能力 | 第57-58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58页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附录A 相关系数临界值表 | 第65-66页 |
附录B 喷油器喷孔孔径数据 | 第66-67页 |
附录C XCS-RCS控制图计算表 | 第67-68页 |
附录D 三八诊断表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