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寄生虫学论文

辐照与正常捻转血矛线虫幼虫排泄分泌蛋白的比较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英文缩略表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1.1 捻转血矛线虫概述第12-16页
        1.1.1 捻转血矛线虫及其生活史第12-13页
        1.1.2 捻转血矛线虫病及其研究现状第13-14页
        1.1.3 捻转血矛线虫感染及宿主免疫应答第14页
        1.1.4 辐照致弱捻转血矛线虫及其诱导免疫保护作用机制第14-15页
        1.1.5 辐照与正常捻转血矛线虫L3幼虫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 排泄分泌蛋白的免疫生物学概述第16-18页
        1.2.1 排泄分泌蛋白第16页
        1.2.2 排泄分泌蛋白与宿主免疫调节第16-17页
        1.2.3 蛋白质组学在排泄分泌蛋白中的应用第17-18页
    1.3 细胞凋亡与坏死第18-21页
        1.3.1 细胞凋亡与坏死第18页
        1.3.2 细胞凋亡通路第18-21页
    1.4 等重同位素多标签相对和绝对定量蛋白质组学(iTRAQ)第21-23页
        1.4.1 iTRAQ实验原理第21-22页
        1.4.2 iTRAQ技术优势第22-23页
    1.5 Transwell介绍第23-25页
第二章 辐照与正常捻转血矛线虫幼虫ESPs的iTRAQ分析第25-46页
    2.1 实验材料第25-26页
        2.1.1 实验动物第25页
        2.1.2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第25-26页
        2.1.3 主要溶液配制第26页
    2.2 实验方法第26-34页
        2.2.1 体外培养不同时期L3幼虫ESPs的收集第26-28页
        2.2.2 蛋白质质量检测第28页
        2.2.3 SDS-PAGE电泳第28页
        2.2.4 酶解和肽段定量第28页
        2.2.5 肽段标记第28-29页
        2.2.6 SCX分级第29页
        2.2.7 毛细管高效液相色谱第29-30页
        2.2.8 质谱鉴定第30页
        2.2.9 质谱数据分析第30-31页
        2.2.10 RT-PCR验证第31-34页
    2.3 实验结果第34-43页
        2.3.1 SDS-PADE电泳鉴定结果第34-35页
        2.3.2 蛋白质鉴定统计第35页
        2.3.3 鉴定蛋白的分子量和覆盖率统计第35-36页
        2.3.4 鉴定肽段长度分布第36页
        2.3.5 显著性差异表达蛋白数量统计第36-38页
        2.3.6 差异表达蛋白GO富集分析第38-39页
        2.3.7 差异表达蛋白COG分析第39-40页
        2.3.8 差异表达蛋白Pathway富集分析第40-41页
        2.3.9 捻转血矛线虫L3幼虫凋亡坏死相关蛋白分析第41-42页
        2.3.10 捻转血矛线虫L3幼虫凋亡坏死相关蛋白RT-PCR验证第42-43页
    2.4 讨论第43-46页
第三章 辐照与正常捻转血矛线虫幼虫ESPs免疫学功能的比较研究第46-56页
    3.1 实验材料第46-47页
        3.1.1 实验动物第46页
        3.1.2 实验主要试剂和仪器第46-47页
        3.1.3 主要溶液配制第47页
    3.2 实验方法第47-51页
        3.2.1 山羊PBMC的分离第47页
        3.2.2 捻转血矛线虫L3幼虫的收集第47页
        3.2.3 辐照与正常捻转血矛线虫L3幼虫与PBMC共培养第47-48页
        3.2.4 RT-PCR法检测PBMC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表达第48-50页
        3.2.5 Griess法检测L3幼虫ESPs刺激PBMC后NO分泌情况第50页
        3.2.6 L3幼虫ESPs对PMBC细胞迁移第50-51页
    3.3 实验结果第51-54页
        3.3.1 辐照与正常捻转血矛线虫L3幼虫与PBMC共培养第51页
        3.3.2 L3幼虫ESPs对PBMC细胞因子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第51-53页
        3.3.3 L3幼虫ESPs刺激PBMC后NO分泌情况第53页
        3.3.4 L3幼虫ESPs对PMBC细胞迁移的影响第53-54页
    3.4 讨论第54-56页
第四章 全文总结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草原利用方式对羊草及其光合碳转化微生物的影响
下一篇:柔嫩艾美耳球虫钙依赖蛋白激酶4互作蛋白的筛选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