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债券违约风险因素及预警研究--以“11天威MTN2”为例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2-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1 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第12页
        1.1.2 债券违约事件的频繁发生第12-13页
    1.2 研究意义第13页
    1.3 文献综述第13-18页
        1.3.1 债券违约理论研究第13-14页
        1.3.2 债券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第14-15页
        1.3.3 债券信用风险的度量第15-16页
        1.3.4 债券违约风险防范第16-17页
        1.3.5 文献评述第17-18页
    1.4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第18-20页
        1.4.1 论文框架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5 创新点第20-21页
2 我国债券市场违约的综合分析第21-33页
    2.1 债券市场违约现状第21-25页
        2.1.1 违约数量发展趋势第21-22页
        2.1.2 企业性质第22页
        2.1.3 债券类型第22-23页
        2.1.4 行业分布第23-24页
        2.1.5 发行时信用评级第24-25页
    2.2 债券违约综合因素第25-32页
        2.2.1 非财务因素第25-29页
        2.2.2 财务因素第29-32页
    2.3 本章小结第32-33页
3 “11天威MTN2”违约事件回顾第33-38页
    3.1 违约主体介绍第33-34页
        3.1.1 公司概况第33页
        3.1.2 公司业务摘要第33-34页
    3.2 债券发行情况第34-35页
    3.3 债券违约历程第35-36页
    3.4 违约后的处理第36-38页
4 “11天威MTN2”违约案例分析第38-55页
    4.1 “11天威MTN2”违约分析第38-50页
        4.1.1 宏观层面第38-40页
        4.1.2 行业层面第40-43页
        4.1.3 公司层面第43-50页
    4.2 投资者债券风险的识别能力第50-51页
    4.3 评级机构对债券风险的预警程度第51-54页
        4.3.1 Z-score模型第51-52页
        4.3.2 天威集团Z值和信用评级对比分析第52-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启示与研究展望第55-60页
    5.1 案例启示第55-56页
        5.1.1 构建债券风险预警机制第55页
        5.1.2 精细化的债券风险识别框架第55-56页
    5.2 建议第56-58页
        5.2.1 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评级监管体系第56-57页
        5.2.2 信用评级:建立双评级模式,改进信用评级方法第57-58页
        5.2.3 投资者: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增强投后跟踪管理第58页
    5.3 研究不足及改进方向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与内部人减持的研究--以海润光伏为例
下一篇:改进动量因子的四因子量化投资方案策划